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22章 清水(1)

第22章 清水(1)[第2頁/共5頁]

沁水又逕沁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春秋》之少水也。京相璠曰:晉地矣,又雲,少水今沁水也。沁水又東,逕沁水亭北,世謂之小沁城。沁水又東,左合小沁水。水出北山台渟淵,南流為台渟水,東南入沁水。

又東,長泉水注之,源出白鹿山,東南伏流,逕一十三裡,重源濬發於鄧城西北,世亦謂之重泉水也。又逕七賢祠東,擺佈筠篁列植,冬夏穩定貞萋。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中散大夫譙國嵇康、晉司徒河內山濤、司徒琅琊王戎、黃門郎河外向秀、建威參軍沛國劉伶、始平太守阮鹹等,同居山陽,結得意之遊,時人號之為竹林七賢。向子期所謂山陽故居也。先人立廟於其處,廟南又有一泉,東南流注於長泉水。郭緣生《述征記》所雲,白鹿山東南二十五裡,有嵇公故居,以居時有遺竹焉,蓋謂此也。其水又南,逕鄧城東,名之為鄧瀆,又謂之為白屋水也。

昔司馬懿征公孫淵,還,達白屋,即於此也。其水又東南流,逕隤城北,又東南,曆澤注於陂。陂水東流,謂之八光溝,而東流注於淨水,謂之長清河。而東周永豐塢,有丁公泉,發於焦泉之右。次東又得焦泉,泉發於天門之左,天井固右。

又東過汲縣北。

徐廣、王隱並言始皇改。瓚注《漢書》雲:按韓非書,秦昭王越趙長平,西伐修武。時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餘按《韓詩彆傳》言,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改名甯曰修武矣。魏獻子田大陸,還卒於甯,是也。漢高帝八年,封都尉魏遫為侯國。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稱大。小修武在東,漢高與滕公濟自玉門津而宿小修武者也。大陸即吳澤矣。《魏地盤記》曰:修武城西北二十裡,有吳澤陂,南北二十許裡,東西三十裡,西則長明溝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內野王縣東北界溝,分枝津為長明溝,東逕雍城南,寒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逕雍城西。《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王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雍,文之昭也。

漢大司馬張揚為將楊醜所害,眭固殺醜屯此。欲北合袁紹。《典略》曰:眭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將軍字菟而此邑名犬,菟見犬,其必將驚,宣急去。固不從。

又東過野王縣北。

沁水南逕石門,世謂之沁口。《魏地盤記》曰:河內郡野王縣西七十裡,有沁水,左逕沁水城西,附城東南流也。石門是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為魏野王典農中郎將之所造也。按其《表》雲:臣孚言:臣被明詔,興河內水利。臣既到,檢行沁水,源出銅鞮山,愚笨週迴,水道九百裡。自太行以西,王屋以東,層岩高大。天時霖雨,眾穀走水,小石漂迸,木門朽敗,稻田汎濫,歲功不成。臣輒按行,去堰五裡以外,方石可得數萬餘枚。臣覺得累方石為門,若天久旱,增堰進水;若天霖雨,陂澤充滿,則閉防斷水。空渠衍澇,足以成河。雲雨由人,經國之謀。暫勞永逸,聖王所許。願陛下彪炳臣《表》,敕大司農府給野生,勿使稽延,以讚時要。臣孚言。聖旨聽許,因而夾岸累石,結覺得門,用代木門枋,故石門舊有枋口之稱矣。溉田頃畮之數,間關光陰之功,事見門側石銘矣。水西有孔山。山上石穴敞開,穴內石上,有車轍牛跡。《耆舊傳》雲,天然成著,非人功所就也。其水南分為二水,一水南出,為朱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