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29章 易水(2)

第29章 易水(2)[第1頁/共5頁]

後隸安喜,城郭南有漢明帝時《孝子王立碑》。

滱水又東北逕依城北,世謂之依城河。《地說》無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

滱水之右,盧水注之。水上承城內黑水池。《地理誌》曰:盧水出北平,疑為疏闊,闞駰、應劭之徒,鹹亦言是矣。餘按:盧奴城內西北隅,有水淵而不流,南北一百步,東西百餘步,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或雲,水黑曰盧,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池水東北,際水有漢中山王故宮處,台殿觀榭,皆上國之製。簡王高貴,絢麗有加。始築兩宮,開四門,穿城北累石為竇,通涿唐水流於城中,造魚池、釣台、戲馬之觀。歲久頹毀,遺基尚存,今悉加土為刹利靈圖。池之四周,民居駢比,填遍穢陋,而根源不斷。暨趙石建武七年,遣北中郎將始築小城,鼓起北榭,立宮造殿。後燕因其故宮,定都中山。小城之南,更築隔城,興複宮觀。今府榭猶傳故製。自漢及燕,涿滱水逕石竇,石竇既毀,池道亦絕,水潛流出城,潭積微漲,涓水東北注於滱。滱水又東,逕漢哀王陵北,塚有二墳,故世謂之兩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孫,康王之子也。

《郡國誌》曰:高陽有葛城,燕以與趙者也。滱水又東北,逕阿陵縣故城東,王莽之阿陸也。建武二年,更封左將軍任光為侯國。滱水東北至長城,注於易水者也。

《地理誌》曰:城在蒲水之陰。漢章帝元和三年,行巡北嶽,以曲逆名不善,因山川之名,改曰蒲陰焉。水右合魚水。水出北平縣西南魚山,山石若巨魚,水發其下,故世俗以物色名川。又東流注於蒲水,又東入濡。故《地理誌》曰,蒲水、蘇水,並從縣東入濡水。又東北逕樂城南,又東入博水,自下博水亦兼濡水通稱矣。《春秋·昭公七年》,齊與燕會於濡上。杜預曰:濡水出高昜縣。東北至河間鄚縣入易水,是濡水與虖池,滱、易,互舉通稱矣。博水又東北,徐水注之。水西出廣昌縣東南大嶺下,世謂之廣昌嶺。嶺高四十餘裡,二十裡中,委折五回,方得達其上嶺,故嶺有五回之名。下望層山,盛若蟻垤,實兼孤山之稱,亦峻竦也。徐水三源奇發,齊瀉一澗,東流北轉,逕東山下。水西有《禦射碑》。

又東過博陵縣南。

漢高帝擊韓王信,自代過曲逆,上其城,望室宇甚多,曰:壯哉!吾行天下,惟洛陽與是耳。詔以封陳平為曲逆侯。王莽改名順平。濡水又東,與蘇水合,水出縣西南近山,東北流,逕堯姑亭南,又東逕其縣入濡。濡水又東,得蒲水口,水出西北蒲陽山,西南流,積水成淵,東西一百步,南北百餘步,深而不測。其水又東南流,水側有古神祠,世謂之為百祠,亦曰蒲上祠,所未詳也。又南逕安陽亭東。《晉書隧道記》曰:蒲陰縣有安陽關,蓋安陽關都尉治。世俗名斯川為安陽壙。蒲水又東南曆壙,逕安陽關下,俗名關睾為唐頭阪。出關北流,又東流,逕夏屋故城,實中險絕。《竹書編年》曰: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者也。其城東側,因阿仍墉,築一城,世謂之孀婦城。賈複從光武追銅馬、五幡於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轉,故有是名矣。其水又東南流,逕蒲陰縣故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