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漻水(2)[第3頁/共4頁]
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東南流與建始水合,水發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東南流,入於涪。
沮水
東南至廣魏白水縣,與漢水合,又東南過巴郡閬中縣,又南至墊江縣,東南入於江。
羌水
涪水
夏水又東,夏楊水注之。水上承楊水於竟陵縣之柘口,東南流與中夏水合,謂之夏楊水。又東北逕江夏惠懷縣北,而東北注。
鄭玄注《尚書》滄浪之水,言今謂之夏水,來同,故世變名焉。劉澄之著《永初山川記》雲:夏水,古文覺得滄浪,漁父所歌也。是以言之,水應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借使沔注夏,其勢西南,非《尚書》又東之文,餘亦覺得非也。自<;月者>;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會於江,謂之夏汭也。故《春秋左傳》稱吳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預曰:漢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彼俗謂之天池白水矣。《地理誌》曰:出隴西羌道。東南流逕宕昌城東,西北雲天池五百餘裡。
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昔關雲長詐降處,自此遂叛。《傳》雲: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即諺所雲;東驢西磨,麥城自破者也。沮水又南逕楚昭王墓。東對麥城,故王仲宣之賦《登樓》雲:西接昭丘是也。
梓潼水
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
涪水出廣魏涪縣西北。
沮水又南,與漳水合焉。
小廣魏即廣漢縣也,王莽改名曰廣信也。
沮水又東南逕長城東,又東南流注於江,謂之沮口也。
亦言涪水至此入漢水,亦謂之為內水也。北逕墊江。昔岑彭與臧宮自江州,從涪水上。公孫述令延岑盛兵於瀋水。宮左步右騎,夾船而進,勢動山穀,大破岑軍,斬首溺水者萬餘人,水為汙流。瀋水出廣漢縣,下入涪水也。
漳水又南逕當陽縣,又南逕麥城東,王仲宣登其東南隅,臨漳水而賦之曰:夾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長洲是也。漳水又南,洈水注之。《山海經》曰:洈水出東北宜諸之山,南流注於漳水。
應劭《十三州記》曰:江彆入沔為夏水,原夫夏之為名,始於分江,冬竭夏流,故納厥稱,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當其決入之所,謂之<;月者>;口焉。
縣有潼水,東逕其縣南,下入沮水。
東過華容縣南。
滁水《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記》廬州慎縣下雲:滁水源出縣西,暴禿古塘。酈元注《水經》雲:滁水出浚遒縣也。又和州含山縣下引《水經注》雲:滁水東經大<;山見>;山,西北流逕大<;山見>;亭,即此山也。《方輿記要》雲:滁河源出廬州府合肥縣東北七十裡,廢梁縣界,東流過滁州全椒縣南六十裡,又東至滁州東南三汊河,又東至江寧府六合縣,為瓦梁河,東南流至瓜埠口而入大江。《三國誌》吳赤烏三年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塗中,其地實南北扼要之區,猶脫落無聞,則濱江來會之水,大抵失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