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洭水(2)[第1頁/共5頁]
大江南贛水,總納大水,東西四十裡,清澤遠漲,綠波凝淨,而會注於江川。
廬陵縣,即王莽之桓亭也。《十三州誌》稱:戶水西出長沙安成縣。武帝元光六年,封長沙定王子劉蒼為侯國,即王莽之用成也。吳寶鼎中立,覺得發城郡,東至廬陵入湖漢水也。
又東北過漢平縣南。又東北過新淦縣西。
贛水又北逕鄡陽縣,王莽之豫章縣也。餘水注之。水東出餘汗縣,王莽名之曰治乾也。餘水北至鄡陽縣注贛水。
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絕壁潔白,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又有二泉,常懸注,若白雲帶山。《廬山記》曰:白水在黃龍南,即瀑布也。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林表,望若懸素。
雖十川均流,而此源最遠,故獨受名焉。劉澄之曰:縣東南有章水,西有貢水,縣治二水之間。二水合贛字,因以名縣焉。是為謬也,劉氏專以字說水,而不知遠失實在矣。豫章水導源東北流,逕南野縣北。贛川石阻,水急行難,傾波委注,六十餘裡。又北逕贛縣東,縣即南康郡治,晉太康五年分廬江立。豫章水右會湖漢水,水出雩都縣。導源西北流,逕金雞石,其石孤竦臨水。耆老雲:時見金雞出於石上,故石取名焉。湖漢水又西北逕贛縣東,西入豫章水也。
複下己女於水中。將渡,遙見二女於岸側。傍有一吏立,曰:吾廬君主簿,敬君之義,悉還二女。故乾寶書之於《感到》焉。
洲裡可容數十舫。
贛水又東北逕王步,步側有城,雲是孫奮為齊王鎮此,城之。今謂之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郡東南二十餘裡,又有一城,號曰齊王城。築道相通,蓋其離宮也。
漢和帝永平九年,分廬陵立。漢獻帝初平二年,吳長沙桓王立廬陵郡,治此。
贛水又曆白社西,有徐孺子墓。吳嘉禾中,太守長沙徐熙於墓隧種鬆。太守南陽謝景於墓側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於碑傍立思賢亭。鬆大合抱,亭世脩治,至今謂之聘君亭也。贛水又北曆南塘,塘之東有孺子宅,際湖南小洲上。
孺子名穉,南昌人,高貴不仕。太尉黃瓊辟,不就。桓帝問尚書令陳蕃:徐穉、袁閎誰為前後?蕃答稱:袁生公族,不鏤自雕。至於徐穉,傑出薄域,故宜為先。桓帝備禮征之,不至。太原郭林宗有母憂,穉往吊之,置生芻而於廬前而去。眾不知其故,林宗曰:必孺子也。《詩》雲: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後代觀祠,婢指女戲妃像人。其妻夜夢致聘,怖而遽發,明引中流,而船不可。
贛水又曆釣圻邸中間,度支校尉治,太尉陶侃移置此也。舊夏月,邸閣前洲冇,去浦遠,景平元年,校尉豫章因運出之力,於渚次聚石為洲,長六十餘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