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搜神記卷十三[第1頁/共4頁]
漢武帝把南嶽衡山的祭奠改到廬江郡灊縣的霍山上,那座山上冇有水。廟裡有四隻鑊,能夠盛四十斛水。到祭奠的時候,鑊老是會本身灌滿水,充足祭奠利用,祭奠結束後鑊內就空了。灰塵樹葉,冇有甚麼能弄臟它的。祭奠一共停止了五十年,每年祭奠四次。厥後每年改成祭奠三次,一隻鑊就自行壞了。
二華之山,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伯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平分為兩,以利河道。今觀手跡於華嶽上,指掌之形具在;足跡在首陽山下,至今猶存。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贔屭,高掌遠跡,以流河曲”是也。
城淪為湖
【譯文】
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以數上書陳奏,忤上旨意,又內寵惡之,慮不免,乃逃亡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覺得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譯文】
【譯文】
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兒歌曰:“城門有血,城當陷冇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縳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塗門,嫗見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冇縣。主簿令乾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乾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霍山鑊
秦朝時,曾在武周塞內築城,用來防備匈奴。多次築城,城快築成時就塌了。有一匹馬緩慢地奔馳著,幾次繞圈子,人們感覺很奇特,就遵循馬跑的印跡來築城,城竟然就不再崩塌了,因而就把這城定名為“馬邑”。它的故城在現在的朔州。
六合劫灰
泰山澧泉
焦尾琴
樊口的東麵有座樊山。如果氣候乾旱,就放火燒山,當即有大雨。至今常常很靈驗。
【譯文】
①頹:傾圮。
木頭被蛀蝕,生出蟲子,蟲子長出翅膀就竄改成了胡蝶。
馬邑
樊口之東有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至大雨。今常常有驗。
戰國時,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秦惠文王派大臣張儀去構築成都城。築了多次,城牆都傾圮了。一天,俄然有一隻大烏龜浮出江麵,遊到東麵子城的東南角就死了。張儀拿這事去扣問巫師,巫師答覆說:“遵循烏龜的表麵築城。”遵循巫師所說的,城公然築成了。以是這座城叫做“龜化城”。
【註釋】
木蠹①
木蠹,生蟲,成仙為蝶。
東漢靈帝時,陳留郡的蔡邕,因為多次上書表述本身的政見,違背了天子的旨意,加上遭到得寵寺人的仇恨,擔憂要遭到毒害,因而就逃亡江河湖海,遠遠跑到了吳郡、會稽郡。他到吳郡時,有個吳郡人燒桐木來做飯,蔡邕聽到火勢爆裂的聲音,說:“這是塊好木料啊!”因而要求把桐木給他,他把這段桐木削製成琴,公然彈出了美好動聽的音樂。因為琴的尾部都已經燒焦,因此把它取名為“焦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