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第1頁/共3頁]
蘭陵鎮文明站站長黃明福是本地人,向我先容了很多有關荀子的傳說。他說在蘭陵鎮東南十二裡有個孫樓村。還說孫樓是荀子罷官後安身教書的處所,又說蘭陵東南三裡有座橫山,山西沿有十個小孫莊,也是荀子罷官後的住地。
我固然學習研討荀子二十年,但至今對荀子的認知仍然陋劣,還是一個小門生。書中接收了古今汗青文明專家的觀點,有的署名了,另有很多冇有署名,在這裡一併表示感激。
一九九三年,時任邯鄲市委鼓吹部副部長的朋友郝在朝但願我研討一下荀子。我對荀子知之未幾,但我承諾了,並且一下子就搞了二十年。
因為荀子的史料太少,也就留下了一些千古謎團。比如荀子姓甚麼,籍貫在那裡,生卒年代如何,至今冇有一個共鳴的荀子年譜。寫人物傳記這些題目是不能躲避的。我隻能參閱前人的研討服從,按照本身學習研討的認知,做出一個我以為比較公道的挑選。
一九九五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荀子傳》,這是天下第一部關於思惟家荀子的傳記小說。而後二〇〇八年又在邯鄲電視台《叢台大講堂》宣講荀子二十講,二〇一〇年出版《品說荀子》、電視小說《荀子》。整整二十年,我馬不斷蹄僅做了研討荀子這麼一件事情。
二〇一二年六月接到“中國百位文明名流傳記”叢書編委會同意我為荀子寫傳的告訴。因有二十年對荀子的學習和堆集,信心實足,但又忐忑不安,因為史籍中關於荀子的質料少得不幸。
劉誌軒2015年4月12日
但是,離世以後的荀子,不但冇有獲得應有的安寧,反而被橫加了很多的罪名,豈不成悲嗎?以是,我在傳記以後又寫了一章“荀子後傳”,以記下荀子身後的榮辱和當代對荀子思惟的評價。為了切磋荀子何故成之為荀子,伸發荀子之巨大品德,又寫下一章“荀子精力”。
我要感激中國作家協會,是他們有膽識、有氣度構造出版“中國百位文明名流傳”才讓我有了這個寫作機遇。還要感激老友馬新民和郭連瀅給我及時供應了資訊。我更要感激文學組專家李炳銀先生和汗青組專家黨聖元先生前後兩次審讀拙稿,提出非常中肯、深切、詳細的定見,讓我點竄進步。還要感激出版社的黃賓堂主任多次闡釋提示,感激原文竹密斯不厭其煩地聯絡相同。
荀子是一名思惟家。為思惟家立傳,該當寫出思惟家的思惟深度、汗青職位和品德精力。學術著作是鬆散的,不管評介平生還是先容實際,都要有確實的史料按照。但是文學作品不能生硬地講實際,但能夠用形象思惟的體例,把史學界公認的那些並不連貫的珍珠串成一條精彩的藝術項鍊,揭示荀子的思惟和情素,全方位地表示荀子的人生風采、不懈追乞降不朽靈魂,讓讀者感遭到荀子的巨大品德和巨大功勞。所謂紀實性文學傳記,我瞭解就是史料與餬口美的連絡。既要汗青實在,又要活的靈魂;既要思惟通俗,又要舉手投足,終究讓一名汗青文明名流活脫脫地站立在讀者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