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天烽 - 作品相關 古代兵器(轉載)

作品相關 古代兵器(轉載)[第1頁/共5頁]

當代軍隊將士身上穿的防護器具。最後是以藤木和皮革等質料製造,非常粗陋;厥後跟著科學技術的生長,呈現了青銅和鐵製鎧甲,能夠有效地防備青銅和鐵製兵器的進犯。有的鎧甲還巾有金、銀,顯得都麗華麗。當代鎧甲由3部分構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身牢固編織,甲裙和甲袖能夠高低伸縮,便於作戰。河北省出土的一種鎧甲,由2589個金屬片編成,總重16.85公斤。當代火器呈現今後,作為防備冷兵器的鎧甲隨之消逝。當代軍隊設備的頭盔和尼龍防彈衣等,則是當代鎧甲的生長。

蒙衝

烈火油櫃

中國當代將戈和矛服從合為一體的搏鬥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頭構成。戟柄為竹、木質,戟頭為金屬質料。初期利用的是戟是青銅質,後跟著科學技術的生長,呈現了鐵戟。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紮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馬隊利用的首要利器。(見圖戰國三戈戟)

中國明朝前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構成。利用時通過預燃的火繩和扣動槍機,動員火繩撲滅火藥池內壓實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發作力將槍管內鉛彈射出,殺傷敵方人馬。鳥銃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經日本傳入中國,明廷遂仿造,約此同時,又有魯迷(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鳥銃傳入中國。最後仿造的鳥銃為前裝、滑膛、火繩槍機,為近代步槍的雛形。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5米,全槍長1.3─2米,重2─4公斤。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為明、清軍隊的首要輕型火器設備之一。(右圖為《神器譜》中的魯密銃)

中國當代一種噴火器具。烈火油即石油。約在西漢末年,中國發明並利用了石油。南北朝今後,石油被用於戰役中的火攻。到北宋初年,火藥用於軍過後,軍隊設備了一種構造更完美的噴火器──“烈火油櫃”。據《武經總要》記錄,它以烈火油為燃料,用熟銅為櫃,下有4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櫃相通,每次注油1.5公斤擺佈。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引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撲滅“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緊縮氛圍,使烈火洞顛末“火樓”噴出時,遇熱撲滅,成烈焰,用以燒傷仇敵和焚燬戰具,水戰時則可燒浮橋、戰艦。另有一種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沉重的油櫃,便於照顧、挪動,用於守城戰和水戰。

吳王夫差矛

火球

中國官方對當代兵器的泛稱。其稱呼來源於十八般技藝,詳細說法不一,最常見的是指刀、槍、劍、戟、斧、鉞、叉、矛、盾、弓、弩、鞭、鐧、撾、殳、鈀、綿繩、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