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醉吟先生傳,三大詩人[第1頁/共3頁]
當白居易任滿分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數的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作品:《策林》、《長恨歌》、《秦中吟》、《新樂府》、《自吟拙什因有所懷》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察看使,浙東、杭州相去並非太遠,因此二人之間有很多往還的贈答詩篇。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當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時,白行簡也一同與兄長溯江而上。
作品:《賦得古原草送彆》《百道判》
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采取,但是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白居易(唐朝宗大曆七年)生於河南新鄭,後因戰亂等身分,遷徙於越中、衢州、符離、襄陽、洛陽、長安等地。
他暮年雖仍不改體貼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誌,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
離職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當中作為基金,以供厥後管理杭州的官員公事上的週轉,過後再補回原數。當這筆基金一向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到達杭州,文書多燃燒散失,這筆基金纔不知去處。
魔俠保護者之一魔俠─白居易
顧況見到白居易的姓名時,曾調侃地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及至看到他的詩篇,才感嘆道:「道得箇語,居即易矣。」
白居易暮年主動處置政治鼎新,體貼民生,倡導新樂府活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分開實際,須取材於實際事件,反應期間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以後實際派文學的首要魁首人物之一。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凶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厥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歸天,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
799年,白居易開端投入科考。800年進士落第,隨後回故鄉看望親戚。802年試拔翠科落第,與同時落第的元稹訂交,成為畢生的老友。803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定居於長安。
青年期間家道貧苦,對社會餬口和百姓痛苦有較多打仗和體味。787年,白居易至長安,拜訪當時的名流顧況。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泛博教養主的稱呼。本籍山西太原,一說龜茲王族後嗣。
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落第,授盩庢縣(今周至縣)尉。
在姑蘇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當姑蘇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裡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門路,叫「七裡山塘」,簡稱「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