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詞中之帝[第1頁/共3頁]
李煜(937─978),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本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鐘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
《浪淘沙令》:
春花秋月何時了,舊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顧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生於深宮當中,長於婦人之手」,「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身後,江南人聞之,「皆巷哭為齋」。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並立李煜為太子監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身後,李煜在金陵即位即位。
前期─
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李煜詞最大特性,是天然真率,醇厚率真,感情竭誠。喜用白描伎倆,淺顯活潑,說話精鍊而潔白洗練,靠近口語,與「花間詞」縷金刻翠,堆砌富麗詞采的風格迥然分歧。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據宋朝王銍的《默記》記錄,李煜最後因寫「故國不堪回顧」「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被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或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後粉碎中樞神經體係,滿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
李煜的詞的氣勢能夠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期間。
975年,曹彬霸占金陵,南唐滅亡。李煜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南唐後主。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單獨莫憑欄,無窮江山,彆時輕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後不久亦死。李璟欲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誌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勇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將鐘謨貶為國子司業,放逐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就近學習措置政事。
李煜前期的詞由於餬口的劇變,以一首首泣儘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麵王」(清沉雄《古今詞話》語),恰是「國度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
李煜亡國後,暮年的詞寫家國之恨,拓展了詞的題材,感慨既深,詞益悲壯。
《破陣子》:
魔俠保護者之一魔俠─李煜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說話明快,形象活潑,脾氣光鮮,用情竭誠,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漠,含義深沉,超越晚唐五代的詞,不但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也為豪宕派打下根本,後代尊稱他為「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