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不過嘲諷雪,弄花草[第1頁/共3頁]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8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予太子來賓分司,回洛陽履道裡。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歸天。832年,為元稹撰寫墓誌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佈施於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來賓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到差,後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疾。841年,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支付半俸。846年8月歸天,贈尚書右僕射。葬於龍門(今龍門石窟之白園)。暮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裡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經常遊歷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裡第停止「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暮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暮年白居易的餬口,大多是以「閒適」的餬口反應本身「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停滯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紀念,詩中仍反應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作品:《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池上篇並序》、《唐故武昌軍節度措置等使正議大夫檢校戶部尚書鄂州刺史兼禦史大夫賜紫金魚袋贈尚書右僕射河南元公墓誌銘並序》、《修香山寺記》、《醉吟先生傳》、《不能忘情吟》、《贈夢得》、《佛光和尚真讚》、《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白氏集跋文》。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是繼杜甫以後實際派學的首要魁首人物。他曾本身編輯本身的著作。名為《白氏長慶集》(或《白氏集》),共七十五卷,現存七十一卷。白居易對學創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時當真地投入學習,乃至到影響安康,提早呈現朽邁的症狀。他曾以詩仙、詩魔自比,描述本身對詩歌創作的投入。分歧於其他大多數的墨客,白居易活著時他的作品就已經得享盛名,遍及傳播於各地、各階層。是唐朝墨客中作品在生前傳播最廣的一名。他的作品也傳播至日、新羅等地。在初期的日,《白氏集》是日學漢化的最首要根據。白居易認為學是反應本身人生哲學(道)的東西。而依本身的現況,又可分為「兼濟」、與「獨善」兩類。白居易曾將本身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