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天馬行空四部曲 - 第八十章 莎士比亞

第八十章 莎士比亞[第1頁/共3頁]

到了1800年,他已經被冠以「民族墨客」。18世紀和19世紀,他的名譽也在環球範圍傳播。擁戴他的作家包含伏爾泰、歌德、司湯達和維克多雨果。

1904年林紓與魏易出版了《吟邊燕語》,書上寫「原著者英國莎士比亞、翻譯者閩縣林紓仁和魏易、發行者商務印書館」。《吟邊燕語》是翻譯自蘭姆姊弟(b)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莎士比亞活著時從未達到推許的職位,但是他獲得了應有的讚揚。

1902年梁啟超率先利用「莎士比亞」這個譯名。1903年出版的《澥外奇談》是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開端,這本書翻譯了英國傑出的散文家查爾斯蘭姆和他的姊姊瑪麗蘭姆改編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十篇故事,《澥外奇談》在「敘例」中如許談:「是書原係詩體。經英儒蘭卜行以散文,定名曰tales from shakespere茲選譯其最好者十章。名以今名。」。

19世紀前期,愛德華道登將前期四部笑劇分類為莎士比亞「傳奇劇」,這個術語被常常援引,儘管很多學者認為應當稱作「悲笑劇」。這些作品和《兩位貴族親戚》鄙人表中加以星號(*)註明。

林紓在《吟邊燕語》序中說「夜中餘閒,巍君偶舉莎士比條記一二則,餘就燈草擬,積二旬日書成。」此中《威尼斯販子》被譯成《肉券》,《哈姆雷特》被譯為《鬼沼》。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希臘神話劇的作者們將他與傑弗裡喬叟和埃德蒙斯賓塞相提並論。儘管同期間的本瓊森在批評蘇格蘭墨客威廉德拉蒙德時提到「莎士比亞貧乏藝術」,但是在《第一對開本》中的獻詩中,瓊森毫不吝嗇對莎士比亞的讚美,稱他為「期間的靈魂」,並說:

19世紀,對莎士比亞才調讚賞的批評常常近似於阿諛。蘇格蘭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1840年在論及英國國王日趨式微以後,寫道:「這裡我要說,有一個英國的國王,是任何議會不能把他趕下台的,他就是莎士比亞國王!莫非他不是在我們統統人之上,以君王般的莊嚴,像一麵最崇高、最高雅、並且最果斷的旗號一樣熠熠發光?他是那麼無堅可摧,並且從任何一個角度講都具有無人可及的代價。」

20世紀初期的藝術當代主義活動並冇有擯斥莎士比亞,而是將他的作品列入前鋒派。德國表示派和莫斯科將來主義者將他的腳本搬上舞台。

幾十年來,賴默的觀點佔了上風,但是到了18世紀,批評家開端以莎士比亞本身的氣勢來批評他,讚頌他的天份。

從1660年英國君主復辟到17世紀末期,古典主義流行一時。因此,當時的批評家大部分認為莎士比亞的成績比不踐約翰弗萊徹和本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