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天馬行空四部曲 - 第二十八章 則天文字,無字碑歌

第二十八章 則天文字,無字碑歌[第1頁/共3頁]

聖曆元年(698)武承嗣、武三思追求當太子,幾次令人對武後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文學館武後躊躇未決,狄仁傑對武後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靠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後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後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後派遣廬陵王(中宗)。武後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退位於廬陵王,武後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後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後每屈意從之。仁傑卒,武後泣曰:朝堂空矣!常歎: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幼年美姿容,入侍武後。二人常傅朱粉、穿戴富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乃至為他們執鞭牽馬。中宗宗子邵王李重潤(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肆意入宮,易之讚揚於武後,武後敕李重潤、永泰郡主、武延基皆賜死。武則天暮年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敏捷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武則天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時為邵王的李重潤一起群情麵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正法。神龍元年(705),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隻要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策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突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抄武則天寢宮,要求武氏退位,史稱神龍反動。武氏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天子。武週一朝結束,唐朝複辟,百官、旗號、服色、筆墨等皆複古製,規複以神都為東都。神龍元年,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神龍二年(706),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對於武則天,從唐朝開端,向來有各種分歧的評價,角度也各不不異。唐朝前期。由於統統的天子都是她的直係子孫,並且儒家正統看法還冇完整占有統治職位,以是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主動正麵。但跟著時候的推移,特彆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監》。對武氏峻厲攻訐。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惟上占有了主導職位,輕女的言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比方明末清初的時候,馳名的思惟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成否定的是。武後善治國、正視延攬人才,初創科舉測驗的殿試軌製,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