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聖歎,不亦快哉![第1頁/共3頁]
金聖歎所造文稿也都是暢快淋漓之作,讀他的故事、文章令人感覺這真是一個活生生的脾氣中人,敬愛之至!
其七:後輩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其五:春夜與諸豪士快飲,至半醉,住本難住,進則難進。旁一解意孺子,忽送大紙炮可十餘枚,便自起家列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腦,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徐增說:「聖歎性疏宕,好閒暇,水邊林下,是其對勁之處;又好喝酒,日輒為酒人邀去,稍暇,又不耐煩。或興至評書,奮筆如風,一日可得一二卷,多逾三日則興漸闌,酒人又拉之去矣」。
順治十八年(1661)仲春,五十四歲時因「哭廟案」入獄,冠上「動搖聽心倡亂,殊於國法」之罪,獄中有家書:「字付大兒看:鹹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金聖歎遺言。」
其二:十年彆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陸來,並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趨入內,卑辭叩內人:「君豈有鬥酒如東坡婦乎?」內人欣然拔金簪相付。計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墜地,無數雄師勇兵衝殺而來,音樂皇尚來不及看來者是誰,已經手起音劍,邁力殺敵。
博學多才,可惜當時社會政治敗北、社會民風廢弛,乃至偶然於宦途,終其平生滑稽處世,留下很多發人深省的詼諧事蹟。
厥後有一群秀才因為揭穿縣官貪汙而被捕,金聖歎為了援助這批有公理感的秀才,就調集一些人哭於聖廟。
金聖歎受明末哲學家李贄影響頗深,畢生抵擋傳統,「六才子書」的看法,是受李贄的開導。
其六:街行見兩措大執爭一理,既皆目裂頸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滿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語剌剌,勢將比年不休。忽有壯夫不顧行來,振威從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金聖歎身後,獄卒在他衣服裡搜到一張紙條,竟然寫著─「白豆煮狗肉有豆腐乾的甘旨。」
某年金聖歎赴京測驗,試題是「我四十不動心」。出自孔子「四十而不惑」,金聖歎在試題前麵連寫了三十九個動字。主試官問他為何如此寫?答道:「孔子說四十不動心,那麽三十九歲之前必是動了心。」主試官氣得老臉變綠,就以輕瀆先聖先賢之罪把他逐出考場。
金聖歎將《莊子》、《離騷》、《史記》、《杜甫詩》、《水滸傳》、《西廂記》一一點評,稱之「六才子書」。鄭振鐸說:三百年來「《水滸》與金聖歎攻訐的七十回本,幾近結成了一個名詞。」
其九:飯後無事,翻倒敝篋。則見新舊逋欠文契不下數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總之無有還理。揹人取火拉雜燒淨,仰看高天,蕭然無雲。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