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行,陰陽,太極,無極[第1頁/共3頁]
五行─陰陽─太極─無極。
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支出《國粹研討(第一卷)》,67─9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
易經是中國最陳腐的一部書,易經中的哲學思惟是中國文明的大源,它不但遍及而本色地影響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學術、政治、社會等各方麵的生長。
特彆是熏陶了每一其中國人的人生觀。易經哲學之以是有如是大的影響力,乃由於內容既包含著宇宙萬物的道理原則,也包含著人生一言一行,正如繫辭傳說的:「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六合之間則備矣。」
周文王演易:周文王(前1232─1135)時當殷商之末,當時殷紂在位,天下大亂,文王以憂患之心,發揚易經哲學,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作卦、爻辭,史稱「文王演易」。
術:術謂筮術,乃周文王所創建。其法以五十蓍策,展轉計算,得出卦象,再按照卦象及卦爻辭以占斷休咎。術之義同於象,也是表示易道的一種體例。
伏羲氏畫卦:當代傳說伏羲氏畫八卦,為易經哲學的初創者。伏羲氏為中國古史中畜牧期間的初創者,中國歷史上第一名「王」,約當西元前4700年擺佈,就當期間之早而論,實為天下人類哲學的鼻祖。
兩漢象數易學:孔子今後,易學陵夷,至西漢初年,田何授易,乃又復興。唯西漢數術、災異之學流行,易經哲學受此影響,乃與數術之學合流,致其用於占斷災異,世稱為「象數易」。
邵雍的天賦易數獨成一支。程伊川、張載雖有彆,總可歸於義理一支。而河圖、洛書之學,遍及流行。彆的,由於世衰之故,有很多隱士著書,多承象數之學,見於道藏。此一期易學,至明季世,來知德能夠視為易數及圖書之學的結束,而王船山能夠視為義理之學的擔當者。至清世,雖有惠棟、焦循等研討易學,已不敷言有大建立。
孔子讚易:文王後五百餘年有孔子,孔子生於春秋之末。孔子擔當伏羲、文王之緒,更對易經哲學弘揚初創,他作十翼以解釋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辭,摒除筮術占斷的神道氛圍,純粹以哲學思惟申明休咎之故,今後易經成為純粹哲學思惟之書。
至東漢,鄭玄、荀爽、虞翻等承之,象數易不止用於占斷災異,且用之於解經,此時易緯之書實為象數易思惟之代表。
數學科普:知識性錯誤令人憂。萊布尼茨所講以0和1二數表示萬物和易經六十四卦並無關係。
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好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製計數法附近似:陰爻--能夠用0表示,陽爻—能夠用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