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三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2頁/共4頁]
李治終究定奪:“北疆不靖,胡虜賊心不死試圖捲土重來,本王又豈能為了皇位而將帝國國土棄置不顧?北兵乃鎮守邊陲之基石,不成輕鬆,郢國公此議不當。”
若能將被長孫無忌纏累而喪失慘痛的關隴門閥重新帶回中樞,他宇文士及的聲望在關隴以內必將遠遠超越長孫無忌,“關隴第一人”的名譽實至名歸。
一向沉默的褚遂良也抬起眼皮,看向蕭瑀,看他如何應對……
不管如何,板渚都不能輕言放棄。
即使百世以後,宇文士及也仍然是關隴的魁首,關隴子孫也會記得他的豐功偉績……這不恰是他孜孜以求的胡想嗎?
隻要門閥政治能夠長悠長久的持續下去,天然最是合適他的好處。
宇文士及諫言道:“殿下無妨給營州都督、瀚海都護府以及關中十六衛等寫去手劄,承諾事成以後皆與其封建一方之犒賞,如成心動者,當會提兵前來,襄助殿下。”
褚遂良想了想,道:“北疆間隔長安何止數千裡?路途悠遠、實在難行,即使現在征調北地之兵入京,等到達關中,怕是也得寒冬臘月了,遠水救不了近火。”
李治聞言,麵露遊移。
嚴格來講,推著晉王走上這條兵變之路的是蕭瑀,其他人都不過是憑藉罷了,但現在看來,蕭瑀反倒有些沉悶悲觀……
“一定非得攻陷板渚,隻要能夠於板渚、河陽、汴州、滎陽一線管束海軍,使得華亭鎮不能肆無顧忌的來往運輸兵員輜重援助劉仁軌,已經足矣。”
褚遂良固然列席,但夙來不給出建議,現在低眉垂眼神遊物外,很有一種“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的既視感……
但現在潼關幾近成為死地,一旦海軍與東宮六率兩麵夾攻,瞬息間便是毀滅之災。山東私軍就算順利到達潼關,也隻不過是延緩滅亡的時候罷了,獨一能夠起死複生的,就在於關中十六衛。
現現在的瀚海都護府多數護,乃是蕭瑀嫡宗子、尚襄城公主的蕭銳……
蕭瑀緊緊蹙眉,沉吟著道:“老臣深受皇恩,對先帝之恩德欲結草銜環以報,吾之一家縱粉身碎骨又何足惜?隻不過瀚海都護府固然有兵卒四萬,儘皆精銳,但彼地靠近龍城,薛延陀舊部蠢蠢欲動,乃至突厥人也時而展露蹤跡,大有捲土重來之勢……萬一將瀚海都護府的兵馬調來關中,從而導致北地兵力空虛,被薛延陀、突厥有機可乘,使得瀚海淪亡,必定物議沸騰,朝野高低不好交代。”
不但天下人要一片罵聲,更會在青史之上留下罵名。
李治點頭,慨然道:“若能得一眾賢臣良將維繫父皇之遺詔,不使得鼎祚落入逆賊之手,使得父皇在天之靈安眠,本王又何吝犒賞?”
對於武將來講,“封建天下”乃是功勞之首,祖祖輩輩以國氏傳家,子子孫孫皆掌一國,這是無與倫比的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