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晚唐新氣象 - “五姓七家”中國最後的貴族

“五姓七家”中國最後的貴族[第1頁/共4頁]

崔、李均有兩支,以是唐時“四姓”中的崔、李到底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中的哪兩支一向為後代所爭議。就崔氏而言,曹魏前,清河崔氏的影響力低於博陵崔氏,但自曹魏時起,清河崔氏開端趕超,因至北魏時呈現崔宏、崔浩、崔鴻如許的人物而使家屬名譽達到顛峰,一舉超出了博陵崔氏。當時,清河崔甗對範陽盧元明說:“天下盛門唯我與爾,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響日深,再次超出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誌》,以出身博陵的黃門侍郎崔民乾為天下第一流派,且全部唐朝,來自博陵的宰相也超出了來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為士族之冠”。至於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在北魏時,前者的職位要高於後者,同是到了唐朝,後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時,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並肩進步:“(帝)納隴西李衝女為夫人,納崔、盧、鄭、王‘四姓’女充後宮。趙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風。世言高華以五姓為首。”有唐一代,趙郡李氏更加顯赫,出宰相17人,於世家大族中為最多。博崔、趙李之榮盛,是依全部唐朝而綜觀的,若按傳統瞭解,唐初時的“崔、盧、李、鄭”,仍指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不過,因為自唐起博崔、趙李已正式成為超等朱門,以是有唐一代更風行上麵的新說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

回顧汗青,能夠看到,盛唐時,“五姓”在朝廷上並無絕對上風。啟事一是,當時建唐的功勞——“關隴軍事個人”仍有很大權勢;二是天子成心壓抑;三是大力推行的科舉測驗軌製導致很多庶族朝臣呈現,而當時“五姓”多以門蔭入仕,不適應且不接管科舉測驗這類新的退隱體例;四是豪門出身的朝廷權臣的嫉恨(如武周時宰相許敬宗和李義府所為)。但“安史之亂”後,唐朝政治中樞停止了重修,“五姓”藉助於科舉軌製而重新昂首,比如滎陽鄭氏,盛唐時為宰相者難尋身影,而自中唐開端,持續呈現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鄭半朝”之說;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鬥室、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亂”前任宰相的獨一2人,事情掉隊入中唐,則連續有8報酬宰相。世家大族之以是重新崛起,與把握了科舉權有密切乾係,再有就是在適應了科舉測驗軌製後,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風與知識傳統使他們在測驗中占有特彆的上風。如範陽盧氏,有唐一代特彆是自中唐起,中進士者超越百人,這一數量令人驚奇。要曉得,唐朝時科舉測驗中的進士測驗是最難的,登科人數又少,盧氏能有此成績,自是藉助於家風與知識之厚。但高門大族中亦有始終鄙棄科考軌製而秉承中古貴族看法的,比如以蔭入仕的宰相趙郡李德裕和滎陽鄭覃,李德裕“恥與諸生從鄉賦,不喜科試”、“尤惡進士”,滎陽鄭覃更是建議拔除進士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