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救俄國一命【三更】[第1頁/共7頁]
俄國統帥部因而決定先發製人,趁著德國軍隊還冇有從西線調到東線前,俄軍衝破德國防地,將烽火燒到德國境內去。
在二週後的馬祖裡湖戰役中,德軍清除了東普魯士的統統俄軍。與德軍傷亡一萬人比擬,比年坎普夫軍隊的傷亡共達十四萬五千人。對這類不相稱的喪失感到歇斯底裡的比年坎普夫,丟棄了他的軍隊,緩慢逃回俄國。
吉林斯基的兵力總計三十個步兵師和八個馬隊師,分紅兩個個人軍,由亞曆山大?薩姆索諾夫將軍和帕維爾?比年坎普夫將軍率領。比年坎普夫率領第一個人軍,薩姆索諾夫率領第二個人軍,都以他們的都會基地定名。
這一戰役於8月20日在貢賓南(現在的古謝夫)四周展開。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的第十七軍首當其衝。比年坎普夫擔憂被包抄,在他將要撤退之際,得知德軍已經撤退。薩姆索諾夫同一天達到邊疆,他的軍隊和馬匹饑疲交集,他的第二個人軍明顯分歧適當即投入戰役。
為了勸止來自西麵的入侵,俄國鐵路的軌距比德國所用的軌距寬。邊疆地帶用心讓它成為被叢林和灌木叢隔斷的半荒涼荒地,未鋪砌的門路下大雨時就變成一片泥漿。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成果,就是當俄軍走近這些邊疆地區時,它的〖運〗動慢得象運貨馬車的速率那樣。這類運輸體係使已經轉動不靈的軍事機器無窮的嚴峻。當俄國統帥部從法國那邊得知西線德軍籌辦東移對於俄國時,鎮靜的尼古拉二世當即要求俄國統帥部做出精確的判定,禁止德國攻入俄國境內。
隨後的三個月時候裡,德國總參謀部決定先集合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寢兵,從而結束東線戰事,並且製止持續墮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因而變成首要疆場。
擔負俄國參謀總長並將率領參戰軍隊的伊凡?吉林斯基將軍,向法國包管,有六十五萬多人已經籌辦伏貼。
俄國在此次波蘭大會戰當中,前後傷亡170多萬軍隊,一樣元氣大傷。將德軍趕出華沙後,業已有力持續推動,是以再次跟德奧聯軍對持起來,疆場重新回到對峙狀況。
1914年1月,德奧聯軍乘勝追擊,以18個師和2000餘門大炮,1000架福克戰役機,50艘飛艇,分兵兩路進擊俄軍,並打算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毀滅。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優先將1000噸先進的炮射毒氣彈和白磷彈,另有40萬套防毒麵具告急共給俄國陸軍。
這一戰役是德國的勝利,俄國的災害。有九萬二千多人被俘。被殺和失落的估計有三萬人。第二個人軍約有五百門炮被毀或被緝獲。吉林斯基體貼薩姆索諾夫的運氣,號令比年坎普夫去找現已不存在的第二個人軍的方位。但是比年坎普夫掉頭就逃,因為得勝的第八個人軍對他的軍隊集合了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