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頁/共3頁]

中國的古典汗青名著,獨愛三國;中國的當代人物,獨愛諸葛亮。諸葛亮的魅力不但在於他的軍事計謀,另有他的政治才氣,更首要的是他的虔誠。雖說“平生唯謹慎”的他也有極其較著的缺點,但就憑“鞠躬儘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哪個下級不喜好?哪個朋友不喜好,這便是諸葛亮。

說實話,我寫這本書很艱钜。除了程度有限外,我對本身的要求也高,有一點本身不對勁的我都會重寫,以是寫得極慢,偶然一週也寫不出一章來,但是我必然會把這本謄寫完的。

最後我很糾結於遵循《三國誌》還是《三國演義》的頭緒去寫。細心地考慮了好久,畢竟《三國演義》早已深切民氣些,固然大多與史實不符,比如關羽的紅臉、醜惡的黑張飛,借東風、三氣周瑜等等,固然是小說家言,不過也已為絕大多數讀者接管,以是終究還是決定遵循《三國演義》的思路和人物來寫。因為二者銜接的原因,有些內容製止不了,如曹操與呂布的下邳之戰,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等等,當然我寫的不會與原著不異,不然就太對不起讀者了。《三國演義》內裡另有些不清不楚的事件,如諸葛亮明知關羽會因為感激曹操昔日的寵遇會放了曹操,卻為何仍讓其鎮守華容道,給出的解釋竟然是,“亮夜觀乾象,操賊未稱身亡。留這情麵,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如許帶有科學色采的解釋,讓人很難接管;又如諸葛亮為何不接管魏延提出的“子午穀奇謀”先取長安,而必然要按部就班地走隴右的平坦通衢,也交代得不是很明白,我在寫到這兩處時,插手了本身的瞭解,不必然精確,但起碼公道。

最後,為了故事的流利性,我對史實上的一些究竟做了不大的竄改,比如說把曹植、曹衝的春秋改大了些,也把有些事件產生的時候略微調劑了一下,比如說曹操任丞相的時候,不過都不影響大局。

真正寫的時候,碰到的困難遠非我所想像。略舉兩例,一是漢末時對未婚女子的稱呼,一是我上彀查過很多方麵的內容,能夠是漢朝離我們過分悠遠吧,所得的相稱有限,有說姑子的,有說女子的,作為證據援引的都是詩句。我覺得這並不周到,最後我還是用了“女人”、“蜜斯”等宋元期間風行的稱呼。再一個是“東西”這兩個字,古時應當多用“物事”一詞吧。我開端也是用這個詞,不過讀起來極是彆扭,最後仍利用了“東西”這個詞。羅嗦幾句,關於“東西”一詞的發源,有一種說法是發源於東漢。洛陽和長安是當時貿易最繁華的兩座都會,洛陽被稱為“東京”,長安被稱為“西京”。這兩處的貨色最多最全,因此有人到東京、西京購貨,就說“買東”或“買西”,久而久之,“買東西”一詞就傳播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