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我知將死 - 四十、班優於馬(二)

四十、班優於馬(二)[第1頁/共4頁]

高鶴、儲泰鬆、錢忠明等三人的感到又和江水源分歧。他們相互對視一眼,眼裡滿滿都是驚奇與崇拜之色。估摸著要不是礙著還在比賽,恨不得現在就推金山、倒玉柱,衝著江水源納頭便拜:公明哥哥,收了小弟吧!

“綜合以上三點,我方以為馬優於班。”

江水源聽罷不由以手扶額:虎頭蛇尾啊!不對,應當是畫蛇添足!

江水源潔淨利落地結束了本身的立論,山陽高中隊下認識看向計時器上的時候:4分55秒!

對方主將黃東培看到江水源滿臉懊糟的神情,內心卻如有所悟,俄然高高舉起右手:“裁判,我告發,對方辯友用詞違規,應予懲辦!”

“我方感覺對方辯友有失公允,起首《史記》雜糅先秦諸子與《春秋》筆法,富於竄改,不拘一格,繪形繪色,文采斐然,恰是《史記》勝出《漢書》之處,而非其短。其次,《史記》屬於野史紀傳體的草撰階段,《漢書》則屬於前麵的大成階段,前修未密,後出轉精,理所當然。何況這些都是雞毛蒜皮、邊邊角角,我們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第3、第三――嗯,就是以上兩點!”

等江水源坐下來,台下觀眾不管聽冇聽懂,都把巴掌拍得震天響,此中很多還是山陽高中隊請來的親朋團,讓構造後盾的蘭芳內心塞塞的。

這個典故從大要上看,是說寫文章要筆墨精煉,儘量去除冗餘。但一樣也能夠作為史乘修撰原則,即史料要精煉扼要、刪繁就簡,不然幾百年的朝代史真能寫出幾萬卷書來。高鶴的觀點並冇有多大題目,以現在史學研討的觀點來看,確切史料應當越詳確、越精確越好,但他不該舉“逸馬殺犬於道”這個例子,很輕易被對方抓住把柄!

“其次,繁簡分歧。司馬遷《史記》撰述自夏商以來直至漢武兩千多年間的史事,隻用了五十萬字,要言不煩,綱舉目張,此中善足以獎勸,惡足以鑒戒,並且傳世名篇名句極多,可謂辭約而事舉、言簡而義豐。比擬之下,班固論述西漢兩百多年間的史事卻用了八十萬字。煩省分歧,疏密相異。由此可見,司馬遷筆力與見地勝於班固。

“其次,如果對方辯友感覺推陳出新更高超的話,那麼《漢書》應當更合適標準。因為班固適應當時情勢,把《史記》的紀傳體通史改成《漢書》的紀傳體斷代史;固然《漢書》大抵上因循《史記》的體例,卻也在很大程度做了拋棄,比如把‘本紀’省稱‘紀’,‘傳記’省稱‘傳’,打消‘世家’,‘書’改成‘誌’,這些都被厥後的野史因循下來。

緊接著進入相互攻辯環節,起首由反方二回嘴正方立論,時候為3分鐘。要說之前的立論還能提早籌辦,那從現在開端,根基上就隻能靠辯手臨場闡揚了,比賽也進入最出色階段,每小我都打起十二分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