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我知將死 - 五十三、指點

五十三、指點[第1頁/共4頁]

江水源如有所悟:“怪不得《四庫全書總目撮要》中獎飾《尚書古文疏證》是‘幾次釐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據之學則固未之或先矣’,本來如此!之前我在圖書室大抵翻過《尚書古文疏證》,總感覺在考據的宏博精實上比不過顧炎武的《日知錄》、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為何四庫館臣那麼吹噓這本書?本來根子在這裡!”

“嗯!我感覺——”

韓先汝彷彿看出了江水源的猜疑與蒼茫,笑眯眯地問道:“如何,感覺結論比方法更首要?”

江水源有些愁悶:“照韓老先生您這麼說,除了本身看書勤奮以外,就無計可施了?”

這就是向名師大儒問學就教的好處。他們在治學體例、學術途徑上隨便點撥幾句,就能讓你茅塞頓開。偶然候見麵都不消說話,隻需坐在那邊悄悄感受他們的學者風采,也一樣能讓你受益匪淺。但是江水源卻冇表情去感受韓先汝的光風霽月,大煞風景地說道:“但是我感覺本身挺笨的,甚麼都不懂!”

“寫書如何了?感覺寫書特崇高、特高雅?奉告你,這年初阿貓阿狗、牛鬼蛇神都能寫書,並且堂而皇之的出版,你一個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如何就不能寫書?”韓先汝忿忿地說道,想來他是有感而發,“再者說,你寫書隻是為了磨練本身的學問,並不是為了出版,有甚麼不敢動筆的?”

江水源心中一動:對啊,寫書如何了?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韓先汝被江水源勾起了興趣,喝了口茶又持續說道:“再比如我們淮安府另一名鄉賢孫百熙先生,他的學問不管深度還是廣度,在近三四百年裡都是首屈一指的。舉凡傳統的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到當今時髦的遺傳學、電子學、計算機科學,都留下了他的印跡。為甚麼他能如此深切地影響近百年科學乃至社會生長呢?我想除了他在科學研討和創建民國等方麵的豐功偉績外,很首要的身分是他在科學研討中所表現的體例,現在仍然為天下上各個範疇的浩繁學者供應一種全新的視角。

“《古文尚書》是儒家典範之一,崇高不成侵犯,千百年來從天子到淺顯讀書人都把它奉為圭臬,當真學習研讀。但閻若璩卻疏忽它的崇高外套,把它當作質疑考據的工具,本著‘信而有征,無征不信’的原則展開研討,首開疑經之風,以實證辨偽的體例引經據古,從曆代圖書目次、典章軌製、天文理算、文章體例、金石筆墨等方麵列舉一百二十八條證據,證明人間傳播的《古文尚書》是假的。

韓先汝捋著鬍子說道:“學問、學問,學了以後天然會有疑問。以是白文公(朱熹)如許描述讀書治學的過程:‘讀書始讀未知疑,其次則垂垂生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後疑垂垂解,一向融會貫穿,都無所疑,方始是學。’你現在就處於垂垂生疑、節節是疑的階段,等你再多讀些書,勤加思慮揣摩,今後各家學說就會融會貫穿,疑問也會隨之冰消雪融。這是水磨工夫,急不得,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