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行者玄奘 - 第六十八章 安居日辯經

第六十八章 安居日辯經[第2頁/共7頁]

迦畢拭國國王對玄奘出眾的表示欽賞有加,連連稱歎:“我國中各部高僧雲集,但像奘師這般眾部精擅、學問賅博的,還找不出第二人呢。”

世人落座後,國王笑道:“本王一向想為大唐法師主持一場講經論道法會。前兩日不見了法師,倒讓本王嚇了一跳,還覺得法師不肯留下來坐夏,偷著跑了呢。哈哈……”

“我們的目標是到此岸,”玄奘道,“是以,世尊所說的各種法門不是門路,而是我們的舟帆。如果我們隻乘小舟,遇波翻浪卷之時就會翻船;如若隻乘大舟,遇狹小處就難以通過。”

玄奘合掌道,“多謝大師點化。說來忸捏,賢人們在雨天安居不動,能夠令本身的修為更上一層,而玄奘卻老是在安居日裡心生迷惑。”

“大唐法師公然辯才無礙,”聖胄法師緩緩說道,“但是世尊也的確說過‘一門深切’如許的話的,觀安閒菩薩就是個例子。”

玄奘仰仗本身卓絕的見地和高深的修為,博得了各部僧眾的分歧恭敬,國中一些年青沙彌常來禪房請教拜師,乃至一些外玄門徒也來求皈依受戒。

“你如許混合大小乘,聲聞、緣覺,是為謗法!”那位老衲肝火沖沖地說道。

“如何逃離?”國王又問。

“師父明天就要走了嗎?”看到地上清算整齊的行李,圓覺忍不住問道。

“阿賴耶識含藏並轉化為統統存在的征象,以得成五重觀法,最後的目標是完成擺脫的過程,即由有漏而無漏,由染而淨,轉識成智。隨修證者由淺至深的實際,而有層次漸高的四種聰明:成所作智,妙察看智,成績劃一性智,大圓鏡智。一旦證得大圓鏡智,至此則入佛位了……”

“恰是如此,”快意聲法師點頭道,“老衲當年分開王宮的時候,始終不明白這個事理。當時,我在雪山上給本身築了一座石屋,出門滿目皆雪,不見一人,但願籍此來毀滅心中的煩惱之火,但是,很多年疇昔了,我卻始終冇有找到擺脫的感受。現在看來,我固執於這類沉寂清寒和出世的體驗,莫非不是一種拘束嗎?”

“能考慮,”玄奘答道,“如許的識被稱為末那識,它依仗阿賴耶識,並以其為認識活動的工具,考慮是它的根基特性,這也是自我認識。”

“所謂擺脫,便是消弭拘束,”玄奘道,“可如果固執太多,不肯放下,即是本身又給本身增加了拘束,難道南轅北轍?”

聽了這些實際,國王甚是歡樂,並且當即想到要與世人分享。因而,他決定召開法會,雲集眾僧,請大唐高僧登上法座,為眾僧講說佛法。

玄奘接著道:“至於世尊所說的‘一門深切’,明顯是指從六根門頭找一個來深切,比如觀安閒菩薩是從耳根圓入,入三摩地。大師莫非覺得所謂的‘一門’是指法門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