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附錄 <天工開物>的傳播》譯文[第1頁/共3頁]
1832年,儒蓮的法文譯本又轉譯為英文,刊發於《孟加拉亞洲文會報》卷一中。1847年,儒蓮的另一篇法文譯文《銅合金.白銅.鑼鉦》(譯自《《天工開物.附錄.五金》章),在譯成英文後又被譯成德文刊於德國《利用化學雜誌》卷41。1837年―1840年,儒蓮在《桑蠶輯要》一書中援引的《天工開物》論桑蠶部分被摘譯為意、德、英、俄等歐洲語。
公元17世紀末,《天工開物》傳入日本。
公元1899年,直隸候補道衛傑寫的《蠶桑萃編》有很多部分援引了《天工開物》中的《乃服》《彰施》等章。
公元1725年,進士陳夢雷受命構造編撰,蔣廷錫等人續編的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圖書整合》在食貨、考工等典中有很多處所取自《天工開物》,在援引時對《天工開物》中的“北虜”等反清字樣改成“北邊”。
《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初版發行後,很快就引發了學術界和刻書界的重視。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較早地援引了《天工開物》的有關闡述。還在明朝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籌辦發行。
1783年,朝鮮李朝(1392―1910)聞名作家和思惟家樸趾源(1737―1805)完成的紀行《熱河日記》中向朝鮮讀者保舉了《天工開物》。
英國聞名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在讀了儒蓮翻譯的《天工開物》中論桑蠶部分的譯本後,把它稱之為“權威著作。”達爾文在他的《植物和植物在野生下的變異》(1868)卷一談到養蠶時寫道:“關於中國當代養蠶的環境,見於儒蓮的權威著作。”他把中國當代養蠶技術辦法作為論證野生挑選和野生變異的例證之一。
據不完整統計,停止1989年止,《天工開物》一書在全天下發行了16個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此中,海內(包含大陸和台灣)發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發行了4版,印刷20次;西歐發行1版,印刷1次。這些外洋的版本包含兩個漢籍和刻本,兩個日文全譯本,以及兩個英文字。
18世紀後半葉,乾隆設四庫館修《四庫全書》時,在江西進獻冊本中,發明宋應星的哥哥宋應升的《方玉堂選集》、宋應星朋友陳弘緒等人的一些著作有反清思惟,是以《四庫全書》冇有支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乾隆今後,也再冇有人刊刻此書,是以《天工開物》在清朝冇有進一步暢通。
公元1840年,聞名學者吳其浚在《滇南礦廠圖略》關於采礦冶金方麵的論述中,參考了《天工開物》。公元1848年,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穀類等部分有很多處所援引了《天工開物》的《乃粒》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