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下篇 珠玉》譯文[第2頁/共10頁]
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於所生處,以急湍無動手。俟其夏月水漲,璞隨湍流徙,或百裡,或二三百裡,取之河中。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國人沿河取玉者,多於秋間明月夜,望河候視。玉璞堆積處,其月色倍敞亮。凡璞隨水流,仍錯混亂石淺流當中,提出辨認而後知也。
④蔥嶺:今新疆崑崙山東部產玉地區,於闐便在這一地區。
彆的,唯西洋瑣裡①有異玉,平時紅色,晴日下看映出紅色,陰雨時又為青色,此可謂之玉妖②,尚方有之。朝鮮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③,與蔥嶺美者元殊異。其他雖有載誌,聞見則未經也。凡玉由彼地纏頭回其俗,人首一歲裹布一層,老則癡肥之甚,故名纏頭回子。其國王亦謹不見發。問其故,則雲見發則歲凶荒,好笑之甚,或溯河舟,或駕橐駝,經莊浪入嘉峪,而至於甘州與肅州④。中國販玉者,至此互市得之,東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低訂價,而後琢之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①氤氳(yīn yūn):霧氣環繞。
凡寶石皆出井中,西番諸域最盛,中國惟出雲南金齒衛與麗江兩處。凡寶石高傲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金銀必積土其上,韞結乃成,而寶則不然,從井底直透上空,取日精月華之氣而就,故生質有光亮。如玉產峻湍,珠孕水底,其義一也。
【註釋】
凡玉器琢餘碎,取筆鈿花①用。又碎不堪者,碾篩和泥塗琴瑟。琴有玉聲,以此故也。凡鏤刻絕細處,難施錐刃者,以蟾蜍②添畫而後鍥之。物理禮服,殆不成曉。凡假玉以砆碔③充者,如錫之於銀,昭然易辨。近則搗舂上料白瓷器,細過微塵,以白蘞④諸汁調成為器,枯燥玉色燁然,此偽最巧雲。
②注:註釋。
珍珠發展在蚌的腹內,就如同玉生在璞中一樣。開端的時候還分不出貴賤,比及剖取以後才氣分開。周長從五分到一寸五分的就算是大珠。此中有一種大珠,不是很圓,像個倒放的鍋一樣,一邊光彩略微像鍍了金似的,名叫璫珠,每一顆都代價令媛。這便是疇古人們所傳說的“明月珠”和“夜光珠”。白日氣候陰沉的時候,在屋簷下能瞥見它有一線光芒閃動不定,“夜光”不過是它的美號罷了,並不是真有能在夜間發光的珍珠。其次便是走珠,放在平底的盤子裡,它會轉動不斷,代價與璫珠差未幾(死人丁中含上一顆,屍身就不會腐臭,以是帝王之家不吝出重金采辦)。再次的就是滑珠,光彩亮光,但形狀不是很圓。再次的是螺蚵珠、官雨珠、稅珠、蔥符珠等。粒小的珠像小米粒兒,淺顯的珠像豌豆兒。差勁而破裂的珠叫做璣。從夜光珠到碎璣,就比如同樣的人卻分紅從王公到仆從幾個分歧品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