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專業輔導員[第1頁/共7頁]
“你的觀點錯了。現在本身修法恰是為了度人而修的,不是為了本身尋歡愉而修行,這就是菩薩心腸的大乘法。反之,隻為了本身出苦海,不顧彆人即為小乘法。彆的,度人不在神通,而在道眼明正,不致令人入歧途。假定以神通來度人,那麼外道與魔王都有神通,他們都能度人嗎?你們修法都著神通,這是大錯!須知成佛不在神通而在開辟般若!”
顛末上一次法露師的實際問答後,大部分人倒也進入了放心唸佛打坐的階段了。當然,實際中碰到的很多題目,倒是五花八門的。
明成師奉告我們,寺廟本來是不鼓勵閒談的,但因為我們的層次龐大,另有很多初學者,以是,甚麼題目,都能夠問他,隻要他曉得的,都會解答。阿誰曾經在雲居山當過居士的人,開了個打趣:“愛情題目也能夠問嗎?”
此時,萬師兄又站起來了,他問了一個彷彿的哲學的題目,估計這個題目,不但他的門生問過他,連他本身都問過本身:“靈魂與佛性有甚麼辨彆嗎?”
工夫,錢師兄修得好,這就是他痛苦和煩惱比較少的啟事。而萬師兄卻相反,總在思惟的層次糾結中。
明成師一本端莊地說:“你敢問,我就敢答。”說得大師輕鬆起來。
這個答覆,不但必定了善行無我的服從。更首要的是,用緣起學說來講,善的因帶來善的果,以是叫做增上緣,瞭解起來並不困難。
嚇得我,從速坐正了,先想想這幾天,有冇有犯戒的事,再敢拿起來讀它。
成果,明成師的答覆,讓我認識到,本身本來的瞭解是弊端的,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名詞,在修行過程中,大家都會碰到的:“意生身個個都能出,它是從第七識生出來的。上麵的眼、耳、鼻、舌、身、意封住它時,它就出不來了。現在我們六根不清淨,亂動腦筋,見相著相,就把它封住了。等你清淨到必然程度,它就本身出來了。做氣功做得好的,心清淨了,也能出來。不過隻能出一個,還不能夠要出就出。入三昧時能出,不入三昧時就不能出。”
有人問:“甚麼是意生身呢?”。這個詞,我也是在書上讀到的。按我的設想,這大抵相稱於夢境中的我吧。
了。福享完了,還要下天國,仍不能了存亡。但如果明悟心性後,以菩提心去做統統利生之善行,則統統善行又能成為修道上的增上緣。”
這位發問的,估計是練習過密教的,他問了兩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是:傳聞中脈及擺佈二脈通後就是報身成績,可有此說法?第二個題目就更龐大,他問:密勒日巴尊者已至“修行是個大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的境地,但卻膩煩酬答施主,但願往雪山修行。為甚麼?是風俗未儘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