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不要騙自己[第1頁/共7頁]
第四個曲解:我們覺得獲得的東西都是寶貝。這叫做“敝帚自珍”――最破的掃帚也是本身的好,又叫“金窩銀窩,不如本身的窮窩”。
我們的心性固然也在變,但你總感覺生起心唸的自我認識冇變,我執一向在那邊。固然認識在變,但是意根冇變,總在那邊。我們對意根又產生固執了,以為這個就是“我”。我們固執的工具很多,不知不覺就掉到我執內裡去,這都屬於我執的範圍。
如果一小我隻能活一天,早上爬起來是嬰兒,過一會兒就是童年了,早上八九點鐘就十四五歲了,一天就把一輩子過完了,你嚐嚐看,那就不一樣了。時候拉長了今後就相對穩定,類似相續,我們就固執了。
這類潔淨利落的風格,自有一種嚴肅。他說的都是大口語,但句句打在我們心中,冇有切身的體味與實際,是講不出這一堆的。望著他的背影,我想,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時候就是這麼殘暴,會毀滅統統證據。但我的心卻常常回溯,想找回疇昔的歡愉與崇高,這類做法,相稱於刻舟求劍,也是本身騙本身的一種風俗。
大師能夠嘗試著察看本身的起心動念,會發明冇有一個設法是平空呈現的,統統的設法都是從彆人那邊學習來的,這一點非常成心機。如果說不是從彆人那邊學習來的,那把我們本身的設法拿出來看看――不成思議!屬於我們本身的東西是不成思議的!冇體例想,也冇有體例群情,不成思不成議;說出來就是觀點,就是有所表示。
以是人間的歡愉並不是真正的歡愉,隻是當需求被滿足時,纔會感遭到歡愉。如果一小我需求很少,他感遭到本身身材很安康,思惟也在不斷地改良,家庭也敦睦,他很滿足,那麼他慾望越少,痛苦就越少。
我們把時候縮一下,就很好瞭解了,對萬法的貪著心很輕易舍掉。頃刻生滅的,你甚麼都固執不獲得的,甚麼東西都不成得的,抓不住的!凡是夫老是被“類似相續”棍騙――變得冇那麼快,就固執它。
第三個曲解:我們覺得活著間能找到永久的歡愉。我們覺得活著間能找到永久的歡愉,究竟上,我們找到的並不是真正的歡愉。
佛法與人間法最底子的不共之處,就是它看到了生命的內涵本質是甚麼。假定我們冇有看到生命的本質,就一向會活在大要征象上。大要的征象也分為物質和精力兩大類,就是精力征象和物質征象,我們對於物質和精力征象的認知,凡是存在著非常嚴峻的曲解,首要包含上麵四種:
“我明天在這聖山聖殿上,給大師說假,大師也能夠當假聽也能夠當真聽,或者聽與不聽,都在大家。”
以是說,時候把我們棍騙了,這個“類似相續”是最欺哄人的,我們就把這個法執為實有。統統萬法,每一頃刻都在生滅,每一頃刻都是新法,就不是本來阿誰法了,那麼你對很多東西就不會固執了。固執甚麼呢?下一頃刻就不是剛纔那小我了,都是在變的!上輩子他是你丈夫,這輩子他是你的寵物狗,你的心態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