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逸羽風流 - 第139章

第139章[第1頁/共5頁]

秦朝天子之下設丞相府、太尉府和禦史大夫寺構成中樞機構。丞相稟承天子意旨佐理國政;太尉掌天下軍事;禦史大夫是天子的秘書長兼管監察。丞相官位最高,尊稱為相國,通稱為宰相。漢初因循秦製,漢武帝今後,丞相職位雖尊,權力卻逐步縮小。比方霍光以大司頓時將軍領尚書事,輔理國政,其權勢就遠在丞相之上。西漢末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禦史大夫改稱大司空[1],號稱三公(又稱三司),都是宰相。但到東漢光武帝時,\"雖置三公,事歸台閣\"[2],三公隻措置例行公事,台閣反而成了實際上的宰相府了。

至於詳細地名,在不應期間指分歧地點,則更加常見。比方:薊,南北朝之前指今北京(舊址在今北都城西南角);薊州,唐今後指今河北省薊縣一帶[6]。

桂林,秦朝指今廣西貴縣南,三國時指今梧州市,西晉時指今柳州市東;桂州在南北朝及唐五代、桂林府在明清兩代,都指今桂林市。

3、很長的一段時候裡,天子讓司禮寺人代行\"批紅\"之權,輔臣不但要推斷天子之意而行事,更要到處受寺人的製約。

現在普通以為天子輔臣並非宰相,來由有三:1、首輔、輔臣有議政之權,而無監督百官之權,更不能批示六部等行政機構事情。

我國當代的職官,曆代建置分歧,其間因革損益,環境龐大。在這個題目下,我們不能全麵論述曆代官製的生長,隻能大抵談談幾個首要的題目:中心官製,處所官製,品階勳爵等。

所謂台閣,是指尚書機構尚書檯說的,後代逐步稱為尚書省[3],首長是尚書令,副職是尚書仆射。魏文帝鑒於東漢尚書檯的權勢太大,把它改成核心的履行機構,彆的設置以中書監、令為首長的中書省,參掌中樞奧妙。南北朝時天子鑒於中書省權勢日大,又設置以侍中為首長的門下省,對中書省加以限定。如許,就構成了皇朝中心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軌製:中書省取旨,門下省考覈,尚書省履行[4],三省首長同為宰相,共議國政。

後漢到南北朝末,州根基上是監察區[1],偶然也是行政區。不過從南北朝起,州的範圍垂垂地縮小了。在唐朝,天下共有三百多個州,是行政區。宋元所謂州,則與唐朝根基上分歧。明清改州為府,以是有\"兗州府\"、\"揚州府\"等稱呼,隻留少數直隸州直轄於省,散州附屬於府。

[3]彆的另有少數特為軍事而設的路,不領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