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入益都石百戶功德圓滿,見趙忠小沙彌嶄露頭角[第4頁/共5頁]
“我們呢?”
景慧說這個沙彌實在不是沙彌,也就是說,他實在已接受過“具足戒”,是個比丘了。
石百戶與封帖木等也重視到了這隊人馬,都一邊挽轡緩行,一邊諦視張望。這隊出城的人馬恰是往他們這個方向來的,未幾時,兩邊相遇。
“參話頭”,是禪宗學佛的一個手腕;同時,偶然也是一種和尚之間“鬥法”的手腕。畢竟趙忠辦理益都佛道多時,且也跟著喇嘛學過佛,對佛教較為熟諳,以是對此也算略懂。拋了一個“話頭”出來,等道衍介麵。
景慧帶來的這兩個小沙彌,年紀都不大,一個十幾歲,一個二十來歲。十幾歲的這個邊幅平常,二十來歲的這個頗具異相。頭如虎,麵色蠟黃,一雙三角眼,身形高大,固然穿戴僧衣,卻給人劈麵而來一股殺氣。
再看道衍時,趙忠的神采已大又分歧,笑道:“小和尚佛法高深,年紀悄悄,莫非竟已勘破存亡了麼?”
分樞密院?
――這個題目很高聳,也很奇特。明顯景慧已說出了道衍的來源,卻為何又問上這麼一個題目?實在這就是禪宗的“參話頭”、“打機鋒”了。
“賊子就是賊子。甚麼‘總領益都佛道衙門’!瞧這姓趙的狼目鷹鼻,固然帶笑,反似餓隼,清楚不是善類。”景慧下了馬,雙手合十,高唱佛號:“阿彌陀佛。貧僧景慧,見過趙大人。”
景慧心道:“倒是古怪。這還冇等進城呢,如何就把俺與老封分開了?莫非燕賊聽到了甚麼風聲?傳聞益都有個通政司,專司偵聽。但這一起上來,俺除了剛開端多嘴,多說了幾句話外,彷彿並冇有暴露甚麼馬腳?”故意想要求與封帖木一起,但轉念一想,又怕反而是以引發益都的重視與警悟,“……,罷了罷了,既已深切虎穴,既來之、則安之。”
“不是大和尚的弟子?”
道衍幼年削髮,學佛多年,立即明白了趙忠的企圖,不慌不忙地答道:“向來處來。”
景慧插口笑道:“和尚學人不會。”
趙忠本名趙帖木兒,曾隨他寄父打過雙城,厥後敗北,為了求生,連他的寄父都被其親手殺了,天然不是甚麼善類。
他拿眼觀瞧景慧,心道:“濟寧戰亂,曹州戰事未平。好一個膽小的和尚,就敢深切數百裡,遠來我益都。看其邊幅,方麵大耳,倒好似個有道的高僧。”還了一禮,笑道,“大和尚橫穿戰區,西來益都弘揚佛法,不懼路途迢迢,不怕兵火禍及,公然大慈大悲,真不愧梵琦禪師的高徒。”
這但是益都的最高軍事機構。
“從那邊來?”“自來出來。”這一問一答,對和尚們來講實在駕輕就熟。古往今來,也不知已經有多少人如此對答過,說是鬚生常談也不為過。彆說和尚了,哪怕平常世俗人在聽了“從那邊來”這個題目後,恐怕也曉得該如何答覆。道衍的這個答覆並無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