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議定盟約陳饒賣力,十裡送行依依不捨[第3頁/共6頁]
饒介很坦白,奉告李惟德:“張太尉為人,雖寬仁好士,但卻略有些柔嫩,要想壓服他,殊為不易。”並說,“李君既來,也不必焦急。議盟是大事,便是太尉成心,也難以倉促說定。且先住上些光陰,待我等尋個機會,替君緩緩說之,或能成也。”
“這般如何是好?”
王行,“北郭十才子”之一;楊基,與高啟齊名,“吳中四傑之一”,善於五言,時人譽之為“五言射鵰手”。又及張羽、徐賁、周砥等人,也都是或為“四傑”之一,或為“十才子”之一,皆有文名。
時當上午,陽光亮媚,瞭望山青水綠,近處楊柳依依。
這一次,當他決定遣使去與張士誠締盟時,王保保曾大力反對,說張士誠“心胸二誌,父帥豈能與這等人締盟”?他答道:“謀大事不拘末節”。
從李察罕的這番話,實在能夠看出:他對張士誠冇有甚麼好印象,對張士誠“名雖投降,實則陰持兩端”的本質看得非常清楚。
何況,又也正如王保保所言:“父帥主動去與士誠盟約已是放下身材,如果反而再被士誠回絕,豈不自討其辱?一旦動靜傳出,教鄧賊曉得,其必將更喧嘩”!――這一層也確切不成不慮。故而,選使者時,他揀來揀去,好生難堪,終究選中了一人,名叫李惟德,倒是李惟馨的兄弟。
“當然不是。李平章已屯重兵在河南、又臨益都於曹州,距我浙西不過一兩百裡路程。朝夕至。怎可說遠?”
“李君之兄,北地智者,自幫手李平章以來,多出奇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北地強賊多因君兄之計而滅,有功社稷、造福國度。我等聞名已久,恨不能相見。隻盼平章的雄師早日來到,使我等能早日與君兄見麵。……,李君歸去後,也請把我等的這番情意告與尊兄。請再飲一杯。”
“那是何意?”
他兩人都是大大的“名流”,在吳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北郭十才子”、“吳中四傑”等等大多都與他們有來往。
當時,汪同方纔升了官兒,“拜淮南行省左丞”,李察罕因此又鼓勵他和史椿說:“君與史君宜合力焉”。――合力甚麼?你們兩小我要儘力在淮南展權勢,比及我雄師南下、安定姑蘇時,助我一臂之力。
“也就是說?”
“既如此,俺便未幾留先生了。”張士誠命人取來兩大盤金銀,送給李惟德,“聊作川資。”叮嚀饒介、陳基,“代俺送一送李先生。”
……
遣使浙西當然首要,可總不能是以就把“席謀士”派出。
就像李惟德臨行前,李察罕、李惟馨、封帖木等的闡發一樣,張士誠的確“前怕狼、後怕虎”。
“若真是如此,那締盟之事,……。”饒介看向陳基,猛地拍了下大腿,攤開雙手,叫道,“……,已經成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