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註釋(1)[第1頁/共5頁]
[6]古來氏有多種漢譯,本書采取馬堅所譯《古蘭經》的譯法。關於麥加成為禁地的史實,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
[22]首任哈裡發阿布·伯克爾(AbūBakr,阿拉伯語,下同)是穆罕默德繼配阿以莎之父,穆罕默德臨終前受托主持禮拜,在位期間(632-634)堆積清算了《古蘭經》,同一了阿拉伯半島。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Umar)是古來氏阿迪家屬貴族,皈依伊斯蘭教後影響很大,在位期間(634-644)定希吉拉為伊斯蘭教元年,征服了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波斯和埃及,後被信奉基督教的仆從刺殺。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Uthmān)是古來氏伍麥葉家屬貴族,穆罕默德的半子,在位期間(644-656)肯定《古蘭經》的標準版本,征服亞美尼亞和北非,後在內鬨中被殺。第四任哈裡發阿裡('Ali)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半子(法蒂瑪的丈夫),公元661年被刺身亡,被什葉派穆斯林尊為第一代伊瑪目(與哈裡發分庭抗禮的政教合一魁首)。
[11]見《古蘭經》5:3。
[5]關於滲滲泉的說法很多,這裡不會商。
[7]天花亂墜的故事,見(宋)張敦頤《六朝事蹟編類》;頑石點頭的故事,見釋慧皎《高僧傳》。《詞源》稱:佛祖說法,打動天神,諸天雨各色香花,於虛空中繽狼籍墜。但未說明出處。
[2]請參看鄧曉芒《思辨的張力》導言。
[11]法衣的來源見《景德傳燈錄》卷一,缽盂的來源見《舊唐書·神秀傳》。
[27](美國)塔位元·A.J.阿卜杜拉《伊拉克史》就稱其為“意味著背叛和記唸的黑旗”,被記唸的則是第四任哈裡發阿裡。
[4]羅馬教皇居五大宗主教之首,一個首要的來由就在於他們是聖彼得的傳人,而聖彼得則在十二使徒中排名第一。
[15]惠能或作慧能,範陽(今河北涿州)人,俗姓盧,因父親被貶放逐而至新州(今廣東新興),喪父後又隨母親遷到南海(今廣東南海),二十四歲時受美意居士援助到蘄州黃梅雙峰山從五祖弘忍學佛。以下所述惠能故事見《六祖壇經·行由品》,《五燈會元》卷一,《景德傳燈錄》卷三。另據丁福保《六祖壇經箋註》載惠能門人法海為《六祖壇經》所作之序,惠能之名係兒時高僧所取,意義是“惠施眾生,能作佛事”。據此,則惠能本名盧惠能,正如悟空本名孫悟空。惠能並非弘忍所賜法號,也不能寫成慧能。
[23]伍麥葉,疇昔的汗青著作普通都稱倭馬亞。但倭馬亞係由英語轉譯,伍麥葉則更靠近於阿拉伯語。並且對於漢語來講,伍麥葉明顯更輕易辨識,是以本書采取伍麥葉的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