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禪(3)[第2頁/共4頁]

意義也很清楚:你既然已知菩提無樹,明鏡非台,四大皆空,萬法皆無,為甚麼還要奪人衣缽?如此知行不一,罵作胡塗已是口下包涵,且看他如何對答。

是為“否定之否定”。

德山宣鑒瞠目結舌。

丹霞天然騎在了僧徒的脖子上。

禪者問:施主到那裡去?

那人又問:甚麼時候成佛?

臨濟義玄說:不習禪。

燒餅婆婆問:法師挑的是甚麼書?

奇特!成佛就要燒佛像,燒經籍嗎?

一念悟時,眾生是佛。[23]

叨教,有幾小我聽得懂?

有人問興善惟寬:狗也有佛性嗎?

丹霞天然說:考公事員。

否定之否定

燒餅婆婆說:好!我有一問。答得上來點心白送,答不上來彆處去買。《金剛經》上說,疇昔心不成得,現在心不成得,將來心不成得,叨教法師要點哪個心?

僧璨說:冇人捆你,要甚麼擺脫?

道信說:求擺脫。

但是走到半路,他就捱了當頭一棒。

自我否定以後的佛教站穩了腳根。與此同時,它也完成了本身的中國化,不再是外來的認識形狀和思惟看法,而是中漢文明的構成部分。乃至能夠說,冇有這一步,就不會有影響天下的大唐文明,也冇有中國人的風俗思惟體例。這內裡的各種啟事和奧妙,恰是我們要持續切磋的。

那人又問:既不是佛,也不是眾生,那是甚麼東西?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無話可說。甚麼都已否定,也就甚麼都不必否定。用飯睡覺能夠有,娶妻生子能夠有,建功立業能夠有,升官發財能夠有,君臣父子、三綱五常、修齊治劃一等當然更能夠有。與世俗餬口不衝突,與皇權政治不衝突,與儒家倫理也不衝突。統統題目,十足處理。

難怪那麼多人喜好禪宗,也難怪禪宗會被罵作“精力鴉片”了。是啊,遵循“苦海無邊”的邏輯,社會不公你不要抱怨,被人欺負也不要抵擋,那隻怪你本身不憬悟。如果你肯轉頭望望,就能瞥見那此岸天下的燈火閃亮。

不要緊。苦海無邊,轉頭是岸。

在執。

那人便問:既然不是眾生,莫非是佛?

馬祖道一隻好來看他,然後說:我子天然。

冇錯,德山宣鑒去見的,恰是龍潭崇信。

丹霞天然說:冇舍利嗎?那就再燒兩尊。[26]

但是我們卻隻能說祖印明悟性不敷,卻不能指責他攻訐了六祖惠能。他是能夠罵的,並且應當罵,必須罵。

臨濟義玄說:成佛呀![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