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 第7章 後記:時間開始了

第7章 後記:時間開始了[第2頁/共4頁]

兩河之間的沖積平原,是農業民族的福地。但是埃及文明滅亡了,西亞文明隕落了,印度多元多變多種族,很難說有同一的印度文明。隻要中漢文明三千七百年持續至今,雖不免老態龍鐘費事很多,卻仍然具有固執的生命力。

在此根本上,我在20世紀90年代初,又提出了中漢文明的三大精力――人本精力、實際精力和藝術精力。

但,一個“賣臘腸的”,一個“掉腦袋的”,擱在一起好玩極了。希臘民主製和西周封建製的比較,更是意味深長。

看來,也隻能依托直覺和靈感,但更首要的還是要有這個認識。有此認識,便總能在弘大敘事中發明漏網之魚。

與專業的汗青學家分歧,我更喜好揣摩“為甚麼”。除了本性以外,也多少受好朋友鄧曉芒的影響。曉芒是超一流的哲學家。20世紀80年代初,我和他一起做中西美學比較,便會商過中西文明的本質辨彆。也就在當時,曉芒便提出中國文明的內核是“群體認識”,西方文明的內核是“個彆認識”,兩種文明也各有兩隻翅膀,即文明心機的互補佈局。內核的說法是鄧曉芒的創新,互補佈局則遭到徐複觀、李澤厚和高爾泰等先生的開導,思惟泉源更要追溯到尼采。

當然,也需求開導。

比如汗青學。

與邏輯相分歧的汗青,是“真汗青”。遵循實在邏輯來闡述實在汗青,就叫“思辨說史”。如許一種撰述,哪怕筆墨的表述再文學,骨子裡也是哲學的。明顯,這需求史觀,需求史識,需求史膽,乃至需求直覺和靈感。

金文的“德”與“中國”同時呈現,難道“天意”?

實在“愛民賊”南蒯這小我,是我在讀楊寬先生《西周史》時發明的;而第二卷《國度》中古希臘阿誰“賣臘腸的”,則是讀斯塔夫裡阿諾斯《環球通史》時發明的。該書隻是把《阿裡斯托芬》這部諷刺笑劇的片段,作為鏈接附在註釋中間,我卻以為大有文章可做。通過吉爾伯特・默雷的《古希臘文學史》,我查到了《騎士》公演的時候是在公元前424年,因而很快就在《史記・趙世家》中找到了東周晉國的故事。阿誰莫名其妙被殺的不利鬼,固然是“君之子”,卻名不見經傳,也是“小人物”呢!

或許,還需求天賦。

靈光現,百事通。其他,比如商禮為儀,周禮為製,又如神授是宗教性的,天授是倫理性的,以及姬周株式會社等,已不必贅述。歸正,中漢文明的基石奠定了,時候也開端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