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科幻末世 - 遊戲美食家 - 第五百六十二章 餌塊

第五百六十二章 餌塊[第1頁/共3頁]

一天淩晨,粗糠寶挑著一擔山貨到昆明去賣。方纔走進大東門,就瞥見城門口站著很多老百姓,一個個肝火沖天,叫罵之聲不斷於耳。有的娃娃躺在媽媽的懷裡張著小嘴哇哇直哭,粗糠寶站在中間聽了一會兒,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餌塊為雲南特有,是騰衝最聞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昆明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係用優良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普通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體例燒、煮、炒、鹵、蒸、炸都可,風味各彆,久食不厭。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飯餅子燒餌塊。

小鍋餌絲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徑五寸擺佈的小銅鍋分鍋加肉末、豆尖、甜醬油等作料,下少量高湯,亦燜亦炒,加青豌豆、紅辣油起鍋,味濃油亮,吃起來特彆有“勁”。曲靖的蒸餌絲也是非常適口的,把餌絲蒸熟,挑出一碗,加上甜醬油,“帽子”,燙過的韭菜和豆芽,些許酸菜另有辣椒,拌勻後在配上一碗骨頭湯,滋味實足。

餌塊在昆明風俗中是過年必吃的,平時也或炒或煮或燒無不宜,邊疆百姓熱中於“餌食”,執傳統而不墮,已數千年。疇前的昆明又是“子間”人的餌塊最受歡迎,年節時常常被搶購一空。“子間”人是彝族的支係,看來這老的食品,是少數民族最得其真傳了,學者定可讚一句“禮失求諸野”!

粗糠寶向鄉親們招招手,如此這般地叮囑了一通,大夥兒頓時樂得眉開眼笑。歸去今後,大夥兒紛繁從家裡搬出爐子,在上麵烤起粑粑來,一個個吃得香極了。知府老爺曉得了,倉猝出來檢察。他揪住一個老倌吹鬍子瞪眼睛。粗糠寶走上前去,衝著知府扮了個鬼臉,“知府大人,書記上製止在家裡生火燒飯,可冇有製止在家門口烤粑粑吃呀!”知府煩惱不已,事前如何就冇想到粗糠寶會來這一手呢!

在中國西南川滇黔桂地區,餌塊有多類彆稱。如:餌塊粑、粑粑等。且上述各地對餌塊的各種稱呼互動隨便利用,並無單一的嚴格特定偏向。這也延長到關於餌塊的出處,坊間有多種說法,其來源首要有貴州、廣西、雲南等,其與餌塊的稱呼的多樣性有著必定聯絡。

……

炒餌塊還一種叫“大救駕”的,發源於騰衝,在昆明也很馳名譽。聽申明朝滅亡後,李定國,劉文秀等大西軍於1656年擁永曆帝朱由榔展轉來到昆明。兩年後,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曆帝與李、劉二將率軍西走。至騰衝時,曾幾度斷炊,危及性命,騰衝老百姓炒餌塊奉上,纔算得救。

……

本來,明天早晨知府衙門二堂不知甚麼啟事俄然起火,知府氣得暴跳如雷,認定是大膽刁民用心拆台。他頓時命令,在昆明六道城門張貼書記,從明天開端,統統百姓一概不準在家生火做飯。此項禁令有效期三個月,違者嚴加懲辦,毫不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