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科幻末世 - 遊戲美食家 -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三原蓼花糖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三原蓼花糖[第1頁/共3頁]

……

今後,人們便改稱為“蓼花糖”,列為貢品。清康熙進士溫義,在《記念堂遺稿》中有詩讚曰:“生性冰雪姿,胸懷若曠穀,色形似蓮藕,風味告乃翁”。

江米屬於糯米的一種,糯米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秈糯米就是江米,形狀頎長:粳糯米為圓糯米,也叫圓江米。江米形狀頎長,糯米形狀短粗,是家常常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師愛好。逢年過節很多處所都有吃年糕的風俗。元宵節正月十五,人們吃的元宵也是由江米粉製成的。

除銷於省表裡和北京、廣州等地外,還出口香港等地。鼎新開放以來,三原縣每年出產蓼花糖1500噸擺佈,脫銷天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1985年和1987年,前後榮獲“陝西省優良產品”和“農牧漁業部優良產品”稱”號,1988年和1992年又前後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質獎”和“中國經濟特區服從博覽會金質獎”。天下人大常委會委員、末代天子溥儀的胞弟溥傑咀嚼了南茂牌蓼花糖後,揮毫題寫了“蓼花糖宮廷食品”七個大宇。

……

三原蓼花糖以其形狀肥大疏鬆似蓼花果實而得名。不管用來接待客人,還是奉送親朋,皆稱上等食品,在省表裡享有很大名譽。

臨到年關,賣剩下的年糕不便帶回,存放在親朋家裡,掛在樓上讓其陰乾。次年來後,將其搗碎,和成條棒狀,用油炸後再賣。這類隔年的陳年糕,經風露,又粉碎和成棒狀,經油一炸,內部蓬葆,體積膨大,吃起來酥脆苦澀,彆有一番風味,人們稱其為“棉花糖”。跟著時候的推移,人們慢慢摸索,總結出一套製作棉花糖的體例。

江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暖和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必然減緩感化。江米有收澀感化,對尿頻、自汗有較好的食療結果,但其性黏滯,難於消化,不宜一次食用過量,宜加熱後食用。白叟、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江米年糕不管甜鹹,其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都很高,對於有糖尿病、體重太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的人要適可而止。

三原蓼花糖,汗青悠長,味形兼美,脫銷不衰。三原蓼花糖,發源於陝西省三原縣,始產生於明朝正德年間,已有490多年的汗青。相傳,明末時,每值臘月,南邊一帶的小販,操縱本地盛產的優良江米(即糯米)製成年糕,運到三原,涇陽一帶去賣。

……

……

在米粉中加必然的黃豆漿,使其更加疏鬆泡發,並在其大要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獎飾:“僚,關中方言,“好”的意義,僚得太!”故又稱為“僚花糖”。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天子逃到西安。處所官吏彙集珍羞奉獻,將“僚花糖”作為處所寶貴食品貢奉,慈禧太後大加讚美。慈禧見“僚花糖”的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果實,感覺風趣,並取其諧音,遂雲:“乾脆叫它蓼花糖,既形象,又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