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畫論[第2頁/共4頁]

蕙羅淺笑說不敢:“有繁華氣象是真的,但清雅不俗。”

蕙羅遂往水榭,向趙佶施禮以後,趙佶向蕙羅先容身邊二人,一名是教他作畫的徒弟吳元瑜,一名蕙羅倒是在客歲除夕宴集時見過,太祖五世孫趙令穰。

蕙羅比較再三,然背工指畫卷道:“第一幅應當是崔白先生畫的,第二幅是官家畫的,第三幅是吳先生畫的。”

趙令穰含笑對趙佶道:“沈渾家這是讚官家畫作氣韻清貴。”

趙佶欣喜道:“我確切察看過煙縷姿勢。”

趙佶道:“無妨,既來了,就再看看我們的畫罷。”

蕙羅道:“先生身處繁華綺紈之間,心卻在鄉野江湖以外,想必是需求一艘船的。”

言罷命人展開趙令穰山川圖卷數幅,讓蕙羅賞識。

趙佶隨即點評道:“大年丹青,妙趣天成,荒遠閒暇,自有對勁處。若能周覽江浙荊湘,將重山峻嶺、江湖溪澗之勝麗融入筆下,亦不遜於晉宋流輩。”

趙令穰笑對趙佶道:“可惜我本日上呈之作無花竹翎毛,不然也想請沈渾家見教。”

“那你是如何辨出我們畫作的?”趙佶詰問。

趙佶等兩兩相顧而笑,皆撫掌稱妙。趙佶問蕙羅:“你學過書畫?”

那枕屏是直立在藤床一頭的小屏風,用來為頭部擋風,上麵原有一幅山川畫。內臣聽劉清菁如此說,悄悄吃驚,麵帶難色:“此畫是官家禦筆繪製……”

趙佶道:“這都繁華了,那院體之類又該如何說?”

蕙羅側首一望,見趙佶公然在芙蕖汀岸那端的水榭中,正負手而立,笑吟吟地看著她。

第三幅上的大雁數隻在岸上,另有一隻在空中昂首往下飛,翎毛豐盈,感染鮮潤,蘆葦纖穠有致,無第一幅之野逸,但也不像第二幅那般纖麗。

蕙羅擺首道:“我是孤兒,幼年入宮,那裡能稱家學賅博。先生不嫌我出言魯莽,胡亂點評就好。”

“你能辨出他畫的是那裡麼?”趙佶問蕙羅。

這幾字寫得超脫流麗,輕巧誇姣,蕙羅亦悄悄讚歎,想了想,對趙佶道:“官家這字是焚著香練出來的罷?”

蕙羅道:“但是這幅畫色彩用得好,鳥兒骨氣飽滿,持重氣度,確切有繁華氣。”

蕙羅承諾,接過圖卷後即辭職,往元符宮去。

趙佶笑道:“黃筌雖為大師,亦有觀物不審之時,傳寫物態,的確不如崔子西。”

內臣再不敢多言,清脆承諾,捧著畫拿下去裁了。

這幅畫的是秋汀蘆花雙雁,空中另有飛雁一隻,設色都麗,勾畫邃密。蕙羅凝眸看看,指著畫麵上那隻展翅高飛的大雁道:“此雁在天上平飛,脖頸和雙足都直直地伸長,但是飛鳥如果伸足則會曲頸,伸頸則會縮足,如許畫不公道,以是這隻大雁隻能養在畫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