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第2頁/共3頁]
(二)凱末爾
土耳其在“一戰”中遭受慘敗,被迫接管了屈辱的寢兵和談與戰役條約。麵對國土被支解的狀況,土耳其民族危急空前嚴峻。凱末爾帶領了土耳其群眾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朋分、保衛民族主權的鬥爭。1920年4月,凱末爾在安卡拉召開大百姓議會,被選主席兼百姓軍總司令。他親臨疆場批示,擊敗協約國支撐的希臘武裝入侵。同時,操縱協約國之間的衝突,為土耳其爭奪了一個較為無益的新戰役條約――《洛桑和約》。
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因病歸天,動靜傳出後,舉國哀痛。《當局公報》中寫道:“共和國落空了它的締造者,土耳其民族落空了它的不凡魁首,人類落空了一個巨大的兒子。”
為便利群眾學習和謄寫本民族說話,凱末爾動手筆墨鼎新,廢除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拚寫土耳其語。身為總統的凱末爾,還以西席的身份呈現在黌舍、市鎮大廳和村落廣場,教群眾謄寫新筆墨。
1.甘地暮年經曆和思惟的構成
凱末爾實施宗教與國度政權相分離的嚴峻鼎新行動,天下的教誨機構附屬國度,製定了以西方國度法律為底本的刑法、商法等法律,拔除各種陳規成規。
第一次天下大戰發作後,凱末爾從民族好處解纜,極力反對土耳其倉猝參戰。“一戰”中,凱末爾開端閃現出不凡的軍事批示才氣。他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粉碎了協約國上風兵力的打擊,使帝國都城伊斯坦布爾免遭不幸,人們送給他“伊斯坦布爾大救星”的美稱。
奧斯曼帝國事一個伊斯蘭教國度,其封建獨裁軌製的特性是王權和教權合二為一。素丹(又譯“蘇丹”)既是奧斯曼帝國的君主,又是宗教的最高魁首,具有哈裡發的頭銜。凱末爾前後拔除了這兩個頭銜,將土耳其的封建君權和神權政體變成資產階層共和國。
畢業後返國不久,作為狀師的甘地應邀前去南非事情。在那邊,他第一次嚐到種族輕視的滋味,因而他萌發了處置政治活動的動機,開端投身於爭奪印僑權益的鬥爭。他以為任何政治鬥爭都要以“仁愛”精力為大旨,從而構成了一整套非暴力實際。甘地誇大愛與真諦的同一,即在對峙真諦的同時,甘願捐軀本身也不向仇敵施加暴力。甘地應用“對峙真諦”這個觀點停止的政治鬥爭,就是人們凡是所說的非暴力抵當活動。
在1923年7月簽訂的《洛桑和約》中,土耳其的國度獨立和根基主權獲得承認。10月,大百姓議會宣佈建立土耳其共和國,都城設在安卡拉。凱末爾被選首任總統,當代土耳其民族國度今後出世。
甘地提出同英國當局分歧作。分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