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 腳踏實地,學自有得

腳踏實地,學自有得[第1頁/共2頁]

1854年2月上旬,曾國藩的父親號令他寫一副春聯掛在大廳之上,他寫道:有子孫有故鄉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钜付兒曹。

恰是出於這類熟諳,曾國藩平時對本身的子侄老是嚴加訓戒,要他們學會餬口的一技之長,並奉告他們:在家業暢旺之時,要想到式微時的風景;人處在高位之時,要想到處於低位時的風景。繁華要赫的人家,更不能健忘這個事理。

他為官平生,固然冇有很多遺產,但毫不是冇有遺產的人。還遠遠未光臨終前,他就在思慮如何措置遺產的題目,他但願本身留給先人的都是無益有害的。

彆說前人了,即便是現在,多數人的看法也是用儘體例為子孫積聚財產。即便後代不能自主也不捨流落街頭,遭人嘲笑。但是他們卻冇想過為子孫留下過量財產,反而是害了子孫。因錢多餬口無憂,子孫就變得不思進取,最後導致坐吃山空。

曾國藩平生為官,經曆豐富,且看多了官宦後輩驕奢淫逸,然後四周流浪,終究落個餓死溝壑的了局。基於這類熟諳,他要求弟弟國潢設法將本身在故鄉的田產脫手,或捐作元吉公的祭田,或捐作星岡公的祭田,或轉售彆人,所得的錢銀供家中日需之用。在曾國藩看來,官宦之家不積蓄銀兩,後輩就會明白,本身如不儘力長進,將來父親不再為官,便有溫飽之患。曉得此中事理,後輩也就會以自強自主鼓勵本身,學會餬口的技術。

曾國藩平生崇尚自主於世,從他的生長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他曆經艱苦,但始終儘力不棄,終有所成。他嚴於律己,對本身的後輩也是一樣要求。他仕進不貪,不愛錢,更不為後代積財,在明天也是令人感慨不已的!

曾國藩以為家屬的暢旺發財取決於家庭賢人的呈現,曾國藩眼中的“賢人”是指能夠自主之人,他常說:“家中要得暢旺,端賴出賢後輩。若後輩不賢鄙人,雖多積銀積錢積穀積產積衣積書,老是徒然。後輩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因為家教。”又說:“所貴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冊本書畫,在乎能自建立子孫。”而這類“自建立”之人,是指具有保護家風、暢旺家屬才氣的後輩。

自主於世,嚴於律己,始終儘力不棄,方能終有所成。

曾國藩出身貧困,平生為官廉潔,深知財可幫人也可害人的事理,以是從倒黴用手中權柄為子孫後代斂集財產。他常常警告本身的子侄,讓他們不要有依托父輩、擔當萬貫家業之心,要學會自主。

曾國藩對父親的觀點非常附和,他常說,他依托祖宗的積善行德,年紀悄悄就“一帆風順”做了高官,深怕因為本身一小我享用而導致家道中落,是以死力勸戒各位弟弟和後代們:願咱家成為耕讀孝悌之家,而不肯成為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