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 謙而不欺,立身之本

謙而不欺,立身之本[第1頁/共2頁]

謙善令人進步,高傲令人掉隊。這是儘人皆知的事理。

曾國藩視為立品之本的是“謙”字。若要做到以謙立品,起首要戒除高慢,因為,高傲他殺是人生的大敵,盛氣淩人是人際來往中的敗德。曾國藩以為驕必定會導致敗,他常常諄諄警告後輩部下,不成高傲。欲求稍有建立,必先力除此習,力戒其驕;欲禁於己之驕,先戒吾心之自驕驕傲,願畢生自勉之。

謙善也是一種尊敬彆人的表現,隻要尊敬彆人,才氣夠獲得彆人的尊敬。當然凡事皆有度,不夜郎高傲也無需妄自陋劣,這兩種做法都隻會有適得其反的結果。是以,不要過分謙善,如許不但不會獲得彆人的尊敬,反而令人看輕本身。

謙善之人必為低調之人,不招人討厭,不引禍端,即便有禍也能避過。

在治軍方麵,曾國藩受命組建湘軍以後,便常常自責,“唯有敬濯不敢師心,而務要謙虛,以彙集思廣益之效”。這類設法一向伴跟著他。他在日記中如許寫道:“古之得浮名而值時艱者,常常不克保其終,思此不堪大懼。將具奏摺,推卻大權,不敢節製四省,恐蹈覆轍之咎也。”在阿誰年代,曾國藩能如許想是非常不輕易的。他要求湘軍內部自將領至兵卒,必須精誠連合,儘力作戰,有功不能高傲。受他的影響,湘軍固然屢立軍功,但從不自大,這就是曾國藩作為一代聖賢的過人之處。

《說苑・敬慎》中概括出六種謙遜的美德:“德行泛博而守以恭者榮,地盤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由此可見,謙遜美德能令人獲益很多,具有謙遜就具有了福分。

在宦途方麵,曾國藩幼年浮滑,常常輕議時政,是以,遭到了某些官僚的反對,經曆過波折以後,他竄改了為人處世之道。在長沙城的綠營中,他主動謙善地與本地官員交好,不但給彆人台階下,也和緩了人際乾係。

一個謙善的人不管處於何時、何地,都能發覺到本身的不敷之處,永久懷著一顆長進之心。

謙善必必要掌控必然的分寸,要分清甚麼時候該謙善,甚麼時候不該謙善,謙善的工具和程度都要因人、因時而異。如許的“謙”纔是應當倡導和尋求的。

謙善要以究竟為根據。本來本身做得不錯,卻說成一塌胡塗,本來本身很有才氣,卻把本身說得一無是處,這是一種過謙的表示,也就是虛假。謙善不是一種情勢,而是發自本心的由內而外的小我本質的表現。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謙善作為一種美德,既表示了對本身的嚴格要乞降主動的進取精力,義表現了對彆人的尊敬。曾國藩說,人若保持謙善,自可進境無窮。本身的充分和完美皆由美意態開端。以是人不管在甚麼時候都能夠謙善,才氣算做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