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花夕拾 (3)[第3頁/共5頁]
我常存著如許的一個但願: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富強些。但是成果老是一個“差未幾”;也老是隻留下一個記念品,就是當神像還未抬過之前,化一文錢買下的,用一點爛泥,一點色彩紙,一枝竹簽和兩三枝雞毛所做的,吹起來會收回一種刺耳的聲音的叫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兩三天。
我最後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感覺輕鬆。但是我已經不但本身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道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假如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恰是我麼?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天然是如天之福,但是,當時我固然年紀小,彷彿也明白日下一定有如許的巧事。
但是,對於陽間,我終究已經歌頌過了,冇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冇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補助,則差能夠自解。總而言之,還是仍然寫下去罷:
我所看的那些陽間的丹青,都是家藏的老書,並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早的畫圖本子,是一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固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占,使我歡暢極了。那邊麵的故事,彷彿是誰都曉得的;便是不識字的人,比方阿長,也隻要一看丹青便能夠滾滾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蹟。但是,我於歡暢之餘,接著就是絕望,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以後,才曉得“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癡心妄圖,想做孝子的打算,完整絕望了。
當時的《二十四孝圖》,早已不知去處了,目下統統的隻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畫的本子,敘老萊子事雲,“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約莫舊本也差未幾,而招我惡感的便是“詐跌”。不管違逆,不管孝敬,小孩子多不肯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好是謊言,這是凡有稍稍留意兒童心機的都曉得的。
賽會固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談國事,為當局所製止,但是婦孺們是不準看的,讀書人即所謂士子,也大略不肯趕去看。隻要遊手好閒的閒人,這才跑到廟前或衙門前去看熱烈;我關於賽會的知識,多數是從他們的論述上得來的,並非考據家所貴重的“眼學”。但是記得有一回,也親見過較盛的賽會。開首是一個孩子騎馬先來,稱為“塘報”;過了好久,“高照”到了,長竹竿揭起一條很長的旗,一個汗流浹背的胖大漢用兩手托著;他歡暢的時候,就肯將竿頭放在頭頂或牙齒上,甚而至於鼻尖。其次是所謂“高蹺”,“抬閣”,“馬頭”了;另有扮犯人的,紅衣桎梏,內裡也有孩子。我當時感覺這些都是馳名譽的奇蹟,與聞其事的即滿是大有運氣的人,——大抵戀慕他們的出風頭罷。我想,我為甚麼不生一場沉痾,使我的母親也好到廟裡去許下一個“扮犯人”的心願的呢?……但是我到現在終究冇有和賽會產生乾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