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鄭啟五集郵新概念 - 09/1/30當“熊貓”遇上“貓熊”

09/1/30當“熊貓”遇上“貓熊”[第1頁/共2頁]

但我總感覺當代漢語更通行的風俗彷彿是“形”在前,“本”在後,如“狼狗”、“馬蜂”、“牛人”、“象鼻蚌”等等,象形的“狼”、“馬”、“牛”、“象鼻”等均往前站,而身為本質的“狗”、“蜂”、“人”和“蚌”則屈居火線,特彆是“熊貓”或“貓熊”的一名本家兄弟乃通稱“狗熊”而非“熊狗”,就因為它是一頭像狗的熊!

三是深感“團團”“圓圓”的取名充滿了中國人的政治聰明,不管你如何倒置,“團團”還是“團團”,“圓圓”也還是“圓圓”,決不會又鬨出一個諸如“圓團”一類的字序歧義。

“熊貓”在寶島台灣被叫做“貓熊”,這與淺顯話“熱烈”在閩南話被說成是“鬨熱”大要上有點類似,但實際上另有道道,按馬英九的說法,“貓熊”更科學,因為這個胖乎乎的東東是“熊家”而非“貓科”。 而熊貓的故裡的人們必然以為“熊貓”早已經商定俗成,提及來但是那麼地順溜,那麼地自但是然。

台灣的中華郵政行“團團”和“圓圓”的郵票,這對兩岸郵迷乃至全部華人間界,都是一個和暖而調和的福音,以上郵票訊息前麵或許隱含著兩岸乾係更大的利好動靜。更首要的是在本文我想通過“熊貓”和“貓熊”的差彆停止一次純學術的切磋,停止一場心平氣和的爭辯,把政治上的歧見晾在一邊,學術就是學術,憑甚麼讓政治出去胡攪蠻纏呢?!政治一旦靠邊站了,題目就變得非常的簡樸,反之,就是最讓國人生厭的“折騰”了!我們常常把“兩岸一家”掛在嘴上,那麼現在就無妨把“貓熊”與“熊貓”的語詞切磋作為一場家庭飯桌上的談笑風生吧!

“中新社”代表中國官方,對台措詞向來極其鬆散和謹慎,以上筆墨有兩個值得重視的變動,一是引號表裡有彆,“熊貓”和“貓熊”並行不悖,表現了對兩岸語詞差彆的尊敬。如果在以往,常常是以直接引語表述,一概“熊貓”了之。當“熊貓”趕上“貓熊”,正如我早早預言的那樣,很多兩岸用語的差彆,不但不會形成甚麼曲解,還反倒平增交換的語趣。

日前北京中新社駐台灣的記者陳立宇和路梅寫的《台灣中華郵政將行大熊貓團團、圓圓郵票》的動靜中,“熊貓”狹路相逢,一頭趕上了“貓熊”,成果相安無事,戰役共存。那動靜原文以下:“台灣中華郵政公司宣佈,將在大6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正式公開表態的當天,也就是農曆春節前後,行‘敬愛植物郵票─大貓熊’郵票和郵折,包含全組郵票、小型張樣張和原圖明信片的郵折限量二萬五千套,每套新台幣一百

不過我想當國人過了1oo年或1ooo年再回望關於兩岸統統的爭論,會不會都倍感那統統不過都是一場好笑而可歎的筆墨遊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