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六道輪迴的傳說】[第1頁/共5頁]
疇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名老衲人常常苦口婆心腸在山村的樹下講經,村裡的人,忙的固然去忙,而餘暇的人,必然會到樹下聽老衲人說法。此中,有一名年青人也常坐到樹下聽講。他聽來聽去,感覺老衲人說的,不過都是教人甚麼事不能做,甚麼事應當要去做,冇有甚麼特彆之處,以是,並不很用心聽。一天,老衲人又說了:「身、口、意三業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種首要的戒律必然要守,這五種戒就是:『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這位年青人聽了,心想:「這如何能夠?要我不去打獵,那就冇法餬口了。並且我打獵,彆人也冇說我不對啊!要我守『不殺戒』是不成能的。」是以,他聽了一半就走了。隔天早上他仍然故我地,揹著一根槍上山打獵去了。但是,直到近傍晚時,他都冇有碰到一隻山兔或山鼠,感到非常絕望,心想:「為甚麼明天冇有遇見獵物呢?」當他極度絕望的時候,太陽也將近下山了。俄然他聽到草堆裡有動靜,細心一看,本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隻鹿!他看到這隻鹿長得很標緻,並且鹿的身材很肥壯,鹿毛又有光芒。他很歡暢,因為向來冇有見過這麼標緻的鹿,因而他趕緊從速擺好姿式,對準鹿頭正要開槍。但是,這隻鹿卻眼睜睜地看著獵人,四目交投――獵人和鹿對視了好久,但獵人卻一向冇有開槍,因為打獵的人有一個端方:不能打已死的植物。
能海法師傳記能海法師(1886--1967),四川綿竹縣人。俗姓龔,名緝熙。父母早逝,依姐為生,就讀私塾,穎慧非常,飽讀儒書。清末國度多故,發憤從戎,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入陸軍黌舍速成班,與劉湘、劉文輝劃一學。1907年以優良成績畢業,旋以營長調雲南講武堂任教官,時川籍朱德、楊森皆列門牆。五十年代,法師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及天下群眾代表大會代表,住錫北京廣濟寺,朱德委員長嘗過從存問,暢談舊事,待以師禮,並贈衣致慰。講武堂結束,法師回川任團長兼川北清鄉司令。1914年調北京將軍府供職,閒居無事,開端涉曆佛書。後東渡日本,考查政治及實業,見彼邦佛教流行,因此對佛教產生興趣。聞川人張克誠傳授在北京大學講授佛教哲學,闡發極其精煉。試往旁聽,大為歎服。所居相距約二十餘華裡,每日早往晚歸,聞法心切,不覺疲憊。遂與張傳授深相結識,張亦常到法師居處,詳為講解。法師當真研讀釋典,如獲珍寶,始讚歎宇宙人生之奧妙,竟然全在佛法中。今後決計獻身佛教奇蹟,以弘法度生為己任。1914年法師與劉洙源(成都大學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