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莊子手把手教你學道做人[第3頁/共4頁]
既已能夠超出古今的時限,無古無今;我們的認知境地也就進入到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地。摒除了生的看法也就冇有了死的看法,沉淪於生也就冇有所謂的生。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忙。
肩吾獲得它,用來駐守泰山;
道就是本,也就是根,萬物的來源。在還未呈現六合之前,它就已經存在了。它比鬼神、天帝呈現的還要早,它生出六合萬物和人。鬼神與天帝是因人的靈智呈現後才呈現的,以是!道是萬物之本之根。
第二個例子是講得道後的人生境地。道家與儒家的人生境地的分歧,一個站在道的高度上對待人生,一個站活著俗的角度上對待情麵油滑的。
馮夷獲得它,用來巡遊江河;
第五個例子是講坐忘,隻要忘記世俗的東東,重構人生觀,我們才氣清閒遊。
冇有人曉得它是甚麼時候開端存在的,也冇有人曉得它將甚麼時候閉幕。彭祖獲得它,從太古的有虞期間一向活到五伯期間;傅說獲得它,用來幫手武丁,統轄全部天下,乘駕東維星,騎坐箕宿和尾宿,從而永久擺列在星神的行列裡。
顓頊獲得它,用來居處玄宮;
實在他們並不曉得:道變幻出人(退化成為人),隻是變幻過來中的一次、一種,變幻(退化)是冇有儘頭的。如果感覺本身退化成人了就那麼歡暢地話?那麼!變幻(退化)一次歡暢一次,歡暢的次數還能夠加以計算嗎?
從唯物角度來講,是不能信賴的,隻能作為一種境地,一種認知的境地。
莊子說:“我從副墨(筆墨)的兒子那邊聽到的,副墨的兒子從洛誦(背誦)的孫子那邊聽到的,洛誦的孫子從瞻明(目視了了)那邊聽到的,瞻明從聶許(附耳私語)那邊聽到的,聶許從需役(勤行不怠)那邊聽到的,需役從於謳(吟詠體味)那邊聽到的,於謳從玄冥(虛寂深遠)那邊聽到的,玄冥從參寥(高曠寥遠)那邊聽到的,參寥從疑始(蒼茫思考)那邊聽到的。”
而道家!不追逐名利和身外以外,他們就有更多地時候、精力和物力來幫忙彆人。是以!不幸的子桑便能夠活下去了。
《大宗師》從教我們“學道”以後,就開端舉例子了。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用來幫助解釋的。
賢人以為:人隻是退化過程中退化出來的一個物種(人)罷了。鄙人一次退化的時候,我們還不曉得退化成何物。
當我們明白人生隻是一次生命的過程後,我們的人生另有甚麼費事呢?是不是?當我們明白人生隻是一次生命的過程,此物死彼物生的時候,我們便能夠超出古今的時限,無古無今;
以是!賢人不管是對待短命的事物還是終老的事物,都是一樣地態度。因為!此物死彼物生,都隻是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的。都隻是一次生命的開端,然後到生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