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昔有佳人公孫氏(二)[第2頁/共4頁]
那古箏長度足有四尺半,總計一十三根琴絃,寬度在一尺不足。如果那鐵箏立起來,其寬度能擋住公孫汀蘭的身子,高度也隻比公孫汀蘭矮上個一尺擺佈,剛好能暴露頭部。
司馬相如本來家道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馳名譽。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采瑰麗,氣韻不凡。梁王極其歡暢,就以本身保藏的"綠綺"琴回贈,此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公孫熙竹點了點頭,便和公孫汀蘭一起走下樓去,世人也都跟著來到樓下大廳當中。但見公孫大娘提劍而立,說道:“來吧,你們繞著我,圍成一個圓圈。待我為你們舞上一曲!”
公孫熙竹見世人盯著那“綠綺”不放,便悄悄咳了一聲,緩緩說道:“諸位,且瞧瞧我師妹那物什。”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
遵循古禮,前輩或父老麵對長輩的作揖、膜拜等禮節之時,都會伸手抬一下,表示長輩起家說話。但那都是虛抬,也就是平空比齊截下罷了,普通環境下不會有肢體打仗。
她這話說完,世人便又看向公孫汀蘭手中所持,發明那乃是一張烏黑烏黑的古箏。這古箏與公孫熙竹所持的古琴固然都是絃樂器,但氣勢確是差異,一個頗顯旖旎荏弱之色,另一個則是剛猛古樸。
在琴體最右邊的部分被稱為“琴額”,“琴額”上鑲嵌著“嶽山”,這是琴的最高部分。此琴的這一部分並非是用硬木製作,而是用象牙雕鏤而成。
正在他們賞識這兩件寶琴之時,樓下卻傳來公孫大娘那縹緲的聲音:“你們磨磨蹭蹭的做甚麼呢?速速下來!”
公孫熙竹拂了拂琴上的灰塵,說道:“此琴名為‘綠綺’。”
這公孫大娘窮畢生心血,日思夜想的便是要賽過李白,現在卻被對方新收的小門徒連勝兩場,其心中又豈能冇有憤懣?
詩聖杜甫曾在名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寫道:“昔有才子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懊喪,六合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大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如果你們冇能對出彆的那副春聯,也就罷了。恰好有小我‘才情敏捷’,將它也給對了出來。”公孫大娘說這句話時,將“才情敏捷”四個字咬的很重,竟透暴露幾分憤怒之情。
“不錯。”李棄歌應道。
她這麼一說,包含李棄歌在內的統統人,都驚撥出聲,說道:“四大名琴,相如綠綺?”
李棄歌心道:“那春聯是我師父留下的,又不是你出的,你這麼活力乾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