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興佛教[第1頁/共3頁]
除了交友大師級彆的佛教人物,楊廣在江都新建立了四道場弘揚佛教。所謂道場,即佛教寺廟。江都四道場則除佛教的慧日、法雲二道場外,還包含玄門的玉清、金洞二玄壇,均設在江都城內總管府新官邸四周。《續高僧傳》卷一五《義解篇?論曰》:“自爰初晉邸即位,道場慧日、法雲廣陳釋侶;玉清、金洞備引李宗”。四道場遍及收納名僧高道,“追征四遠,馳名釋李,率來府供”。僅慧日道場招致的名僧就有智脫、洪哲、法澄、道莊、法輪、智矩、吉藏、慧覺、慧越、慧乘、法安、立品、法稱等人。楊廣稱呼過於城內建慧日道場,延屈龍象,意在“大弘佛事,盛轉法輪”。
玉清、金洞二玄壇招致的江南羽士也不在少數,史載楊廣初鎮揚州時,即“遣王子相、柳顧言迎羽士王遠知至揚州相見”。王遠知出於南朝第一高門琅琊王氏,是梁朝馳名羽士陶弘景的高門弟子,南邊玄門的正統傳人。《承平廣記》卷二三引《談賓錄》曰:“及隋煬帝為晉王鎮揚州,起玉清玄壇,邀遠知主之。”請王遠知來江都四道場主持玉清玄壇,對江南玄門界明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表白楊廣對玄門也一樣正視。在楊泛博力攙扶下,王遠知遂成為隋及唐初玄門界的俊彥。楊廣還手書召隱羽士徐則到揚州授道法,徐則未達而歸天,為此楊廣深表遺憾,賜給徐則家“物千段”,又“遣畫工圖其貌,令柳作讚”,置於玉清玄觀。
智覬(公元538―597年)俗姓陳,字德安,出身於“高宗茂績哄傳於譜史”的南朝門閥世家,18歲時因“家國殄喪”剃度削髮,後投由北方南下且“名高嵩嶽”的高僧慧思習禪,30歲時受師命往陳都建康“創宏禪法”,被陳宣帝尊為“佛法雄傑,時匠所宗,訓兼道俗,國之望也”。陳太建七年(575年),智覬往會稽露台山,創建了露台教團,十年後的至德二年(584年)才被陳後主以重禮迎回建康,後主以宮廷“羊車孺子”相迎,“於大內起禮三拜,俯仰殷勤,以彰恭敬”。楊廣厥後作的《江都宮樂歌》有“果下金鞍躍紫騮”句,寫的就是當時的景象,是證當時智的名譽之高。南但陳滅亡之際,“金陵講席,掃土俱儘”,智覬“策杖荊湘,劃跡雲峰”,與楊廣失之交臂,未得相見。
因為在亡陳以後,楊堅曉得南陳宗教權勢在南陳腐地有著龐大的影響力與號令力,故曾下詔把江南的大部分佛塔寺廟毀掉。這裡楊廣把父皇楊堅下詔毀掉江南佛塔的任務推到兵變分子身上,其意便是表示在他鎮守江南期間他將一改以往,庇護佛教。楊廣固然信奉佛教,但是作為政治人物他需求的是操縱宗教收攬民氣穩定戰後不穩的江南,以是江南佛教界的頭麪人物智覬天然成了他要交友與拉攏的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