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三章聖人之治,無為而治

第三章聖人之治,無為而治[第2頁/共2頁]

是以賢人之治,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去看他,並問將來誰可代替他的位置。蕭何冇明說,隻說:"另有誰比陛下體味臣子呢?"漢惠帝問:"曹參如何?"

賢之不成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則爭名而長亂,故老子矯之,欲人尚實在,不尚其名也。

註釋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

解讀心得

[7]無慾:冇有非分之想。

--王弼

[5]可欲:能激發慾望的東西。

見可欲則民患於不得,而至於亂。

曹參的做法是民氣所向,不需求他大行動,有所作為,以是他順道而行,低調做人治政,因循前人科學的施政手腕,平靜有為而天下自治,他是以獲得人們的好評。

3.一小我隻要內心純潔、安好、淡泊,才氣不被慾望迷亂,減少爭名奪利而帶來的暴躁和憂?。

[1]尚:崇尚,尊崇。

[6]無知:冇有巧詐之心。

不以可貴罕見之物為珍寶,使百姓不是以而做盜竊之事。

蕭何和曹參暮年都跟從漢高祖劉邦起兵。兩個原是好朋友,但厥後曹參立有很多軍功,他的職位卻比不上蕭何,兩人今後就不那麼好了。但蕭何曉得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以是漢惠帝一提到他,蕭何就表示同意,說:"陛下的主張很好。有曹參接任,我死也放心了。"就如許,曹參當了漢朝的相國。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6]無慾[7],

曹參又問:"我跟蕭何誰賢達?"

不見[4]可欲[5],使民氣穩定。

為有為,不造作,動因循。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曹參很有才氣,且又長於策畫,特彆深諳黃老學說。他在齊國擔負相國時,戰亂初定,民氣機平,他就熟諳到不能以繁政擾民,讓群眾療攝生息,因而他請來一名高人蓋公,曹參仰仗蓋公的黃老之術管理齊國,成果使齊國群眾安居樂業,國度一派昇平氣象。曹參也被譽為"賢相"。

[3]貨:財物。

--蘇轍

[2]貴:動詞,以之為貴,正視,貴重。

不崇尚賢德才氣之人,使百姓不是以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