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四章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第四章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第1頁/共2頁]

吾不知誰之子,象[7]帝[8]之先。

我不知它是誰孕育而生的,應當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1.本章揭露"道"固然無形無蹤,玄奧深沉,但它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感化,並且感化無窮,力量無窮。以是老子感慨:道何故生?何日始?想出處來已久,在天帝產生之前就已有了的。

"道"本身是虛空無形的,但其感化卻無窮無儘。

道雖常存,終莫得而名之。然亦不成謂無也,故曰此豈帝之先邪?帝先矣,而道又先於帝,則莫或先之矣。

這是真正的涵養,也是真正的聰明。

[8]帝:上帝,天帝。

"銼銳解紛,和光同塵"。顛末老子的點撥,楊子進步了自發和自知,曉得低調收斂,謙虛處下,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示人以高傲,不露鋒芒,冇有讓人難以靠近的高高在上之感,真正做到了親熱平和,隱於鬨市,和光同塵,與大師打成一片。既和諧了本身與彆人的乾係,也不再有受人存眷的煩惱和盛名之累。

典範故事

5.真正的道,都是冇有鋒芒,冇有騷動,上和光下同塵、與萬物調和一體共生共存的,它是以圓潤謙虛,也是以通俗莫測。真正的聰明就在這裡。

譯文

楊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每天苦思冥想,還是不明白老子的話。是以,過了一段時候,他決定再次去拜訪老子。

深遠啊!它彷彿是萬物之本原。

--蘇轍

湛[6]兮似或存。

此人氣度軒昂,言行舉止透出不凡氣質,備受存眷,為當時的風雲人物。但他也有本身的煩惱--感受總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麵,不能和彆人融會在一起。比如,他到堆棧去,人們瞥見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歡迎。老闆把他奉為上賓。很快,堆棧又被圍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這位思惟家不凡的風采。

[6]湛:深沉,模糊縹緲,若隱若現。

3.道虛無縹緲,若隱若現,看似無,但實在存在。對於適應並體認了道的人,道看得見,並不悠遠;對於背道而馳的人,道不存在,並且遙不成及。

守道不盈,則知淵源之妙,方明道之主旨,而知萬物之本源。此大賢人方能,稍有盈則溢,或者有堅其誌,不至於盈,而方能造到大賢人。知宗萬物者也,豈不淵乎!穩定、不擾、不紛、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現,使我靜內生光,才氣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切其奧。

幽深啊!虛無縹緲又實在存在著。

虛無大道,化生一氣,一氣分而為陰陽。陰陽生化,秉一氣為主,乃知一氣處陰陽當中,故曰衝氣。夫大道以衝氣而用之也,如天覆地載,日照月臨,冬寒夏暑,春生秋斂,皆衝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