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讀檔失敗的大鬼斬役物語 - 歐洲之所以為歐洲,中國之所以為中國

歐洲之所以為歐洲,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第8頁/共9頁]

他何嘗不想求超然和閒適呢,但他對我們這個民族又刻骨銘心腸真放不下。一九九八年蒲月他第四次住進協和病院,因耐久透析右腕已做血瘺,隻能竭力寫小楷,錄東坡先生“定風波”詞,詞後題記有雲:“東坡遇大雨,莫聽穿林打葉,吟嘯徐行,沉浮均無掛礙,山頭斜照,表情安然,平生便當如此。”就在鄰近七十寫此題記的後十年間,竟然又出\版了十多本著作,或放眼於廣博高深的歐洲文明,或沉思中國的當代化過程,卓然立室。在他走了,“或許是超然了”以後,中筠先生和女兒陳豐檢點他留下的囊帙中,文稿和條記,尚可出\版好幾本著作;春蠶到死絲未儘,樂民先生告彆人間之際,是言猶未儘的。

這些話,看似極淺顯卻使我憬然有悟。我由此想起了中筠先生客歲所寫的《一代風骨今安在》這篇評介徐百柯《民國那些人》一書的文章。古有“建安風骨”,講的是文,中筠先生所指的“一代風骨”側重講的是人,是一種學者之“魂”,根柢上都有一個“士\ ”字守著的,是一種浩然正氣。我想中筠先生那篇文章,所指的那種風骨,不也是五十一年憂樂與共的她對樂民先生最得當的推崇和記念麼!

他覺得,明天批評文明,很輕易落入“有效”或“無用”的合用觀點,因為當代化是舉國大事,很輕易也比較天然地就以可否通往“當代化”為獨一標準,因而或者硬說中國傳統能夠通往“當代化”,以證其“有效”;或者從“民族自負”解纜,硬說當代化的看法本為中土所固有,甚而說中國傳統文明裡早就有

“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的基因,以與當代化源於西土的觀點相對,覺得如許便能夠心安理得地自圓其說了。

資產階層,因為開辟了天下市場,使統統國度的出產和消耗都成為天下性的了……疇昔那種處所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況,被各民族的各方麵的相互來往和各方麵的相互依靠所代替了。物質的出產是如此,精力的出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力產品成了大眾的財產。民族的片麵性和範圍性日趨成為不成能,因而……構成了一種天下的文學。

總之,他的結論是:“歐洲精力”或西方文明,是人類社會生長的理性門路,在本色上點出了“天下汗青的走向”。五四期間提出的德、賽二先生,說到極處,是對“歐洲精力”的高度提煉,“歐風美雨”所及,稀釋而又稀釋,就是“民\主與科學”。這是自十五世紀以來,人類通過理性的科學思惟和實際所走過的門路,這條門路在“精力的汗青”裡,可謂曆曆在目。

樂民先生以為要體味歐洲和天下,馬克思學說是絕對不能繞過的,馬克思學說集前此西方文明財產之大成。因為馬克思的政治學和經濟學從底子上與本錢主義的社會軌製相對峙,馬克思主義凡是被視為無產階層反動和專政的學說。但是,有一點常常為人所忽視,即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學理念上最大限度集納、包涵了歐洲傳統文明的核心,即人道主義和自在。是以他們把共產主義的人文遠景看作“自在人的結合體”。馬克思的“無產階層專政”與“自在人結合體”看上去是衝突的,但在馬克思的理念中倒是同一的,前者是通向後者的手腕。馬克思尋求的是冇有階層的自在的幸運天下,以是共產主義是最泛博的人道主義。所分歧的是馬克思主義主張通過無產階層反動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