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 第903章 神鵰俠侶(208)

第903章 神鵰俠侶(208)[第2頁/共4頁]

我國古文辭中,確有“九陰”、“九陽”的稱呼,並不如葉君所雲:“九陰不建立。”實在所謂“九陰不建立”,隻是《易傳》中不消“九陰”這個術語罷了。黃裳研討道藏,他的著作不必根據儒家“六經”中的《易經》,即便正視《易經》,也不必然要正視戰國時儒門弟子所私撰的《易傳》,更加不必正視西漢董仲舒為了尊君、振三綱而誇大《易傳》中尊陽貶陰的不平衡觀點。王莽、漢光武搞符命、緯讖,是一種鼓吹“天命在我”的政治行動,道家的武學著作完整能夠置之不睬。

《神鵰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蒲月二旬日在香港《明報》創刊號上頒發。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草創的最艱苦階段。重行點竄的時候,幾近在每一段的故事當中,都想到了當年和幾位同事共同辛苦的景象。

一九七六年蒲月

葉洪生兄研討近代武俠小說,功力深厚,惟將拙作小說中的胡思亂想,一本端莊的考據一番(《九陰真經》講的是武學,與陰陽八卦、老陰老陽的法術完整無關),未免近於“覺弘遠師風采”了,作學問如此當真,令人佩服,隻不過我的即興胡想並非學問。楊興安、嚴曉星二兄辛苦為此小題目查閱道藏,極感。實在儒家、陰陽家在先秦均為諸子,《易傳》混和儒、道、陰陽家諸說,陰陽家盛於齊東,喜誇大虛妄,先秦學者稱之為“齊東野語”,一定能為統統學問之權威按照。但陰陽家的法術實際,對後代儒家影響很大。漢朝經學支流是以陰陽家學說說經,王莽好符命,漢光武信緯讖,都有政治和鼓吹目標,鼓吹的主旨是“主公應做天子”。厥後古文家經學鼓起,反對緯讖及陰陽家之言,但直到大學者揚雄,仍脫不了陰陽法術之說。揚雄撰《太玄經》,總道理為“一玄”,分而為三,共為“三方”,又各分為三,共為“九州”,又各分為三,共“二十七部”,又各分為三,共“八十一家”,結論說:“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陳其九九,覺得數生,讚上群綱,乃綜乎名,八十一首,歲事鹹貞。”太玄經的象數是“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明;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這些數字遊戲,說來奧秘得很,與方士神仙之道相通,到底有甚事理,誰也說不清楚,彷彿對之不必太當真,正如馮友蘭先生所雲,是“一大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