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二節 “五一三”事件的過程及影響

第二節 “五一三”事件的過程及影響[第1頁/共10頁]

1969年“五一三”事件之產生,自聯盟當局建立以來並不是一個伶仃事件,但倒是最嚴峻的一次,是以也就成了當代馬來西亞史(當然也是馬來人與華人乾係史)的一個首要的分水嶺。這之前曾產生在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族群牴觸事件,如1959年5月產生的Pangkor島事件、1964年7月產生的Bukit Mertajam區事件、7月和9月產生的新加坡事件、1965年初期產生的吉隆坡事件以及1967年11月和1969年4月產生的檳城事件等。這些事件多數集合產生在1964年至1969年的兩屆大選之間,申明這期間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乾係是在一種較為嚴峻的狀況中度過的。

馬來西亞政治、經濟、社會生長的不平衡和不公允征象,耐久以來一向是保護和生長該國調和族群乾係的很大悲觀身分,由此而導致的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衝突和對峙,可謂無時無處不在,固然平時普通不會被激化,但卻難逃選戰合作中被各政黨操縱的運氣,1969年大選就是如許一種環境。從當時的環境看,聯盟黨和反對黨狠惡合作的成果,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族群題目實際上遭到了無原則地誇大和襯著,族群乾係亦是以變得愈來愈嚴峻。

插手1969年大選前競選活動的反對黨,首要有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黨、民主行動黨、民政黨和群眾進步黨。此中,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黨主如果跟巫統合作馬來人及其地區的選票,其他反對黨則與馬華公會合作華人及其地區的選票。競選中,聯盟黨觸及的種族課題還是為馬來人的特權做辯白,在其競選宣言中,指出馬來人具有政治權,華人和印度人具有經濟權,隻要他們本著完整的美意和諒解,兩相連絡,就會為國度帶來戰役、調和與繁華。巫統還針對伊斯蘭黨對其方向華人,出售國度和馬來人給華人的控告,攻訐該黨自1959年主政吉蘭丹以來,在州的經濟生長方麵毫無建立,並以牙還牙,指責伊斯蘭黨與不法的馬來亞**和新加坡的群眾行動黨有聯絡,並接管後者的基金。這導致新加坡當局的公開否定。伊斯蘭黨則指責巫統從美國中心諜報局獲得基金,但也當即被否定。伊斯蘭黨還在競選中明白聲明,如果能夠在朝,就要把馬來西亞建成一個伊斯蘭國,並點竄憲法,使之更馬來化,而不是馬來西亞化,它的標語是:種族( bangsa)、宗教(ugayu)。

其他三個反對黨雖都宣稱本身為非族基黨,是代表多元族群的,但其成員卻首要以華報酬主,競選中也都把其鋒芒指向馬華公會。民主行動黨反對種族霸權,主張建立一個多元種族、多元說話、多元宗教的馬來西亞社會,其競選宣言是“實現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towards a ysia),這就是所謂的“setapak原則聲明”。聯盟黨抨擊該黨為反馬來人特權的族群黨,是假裝的群眾行動黨。民政黨是在“劃1、公允、機遇均等、我們的目標”標語下投入競選活動的,詳細目標是不使聯盟黨獲得議會三分之二席位,以“再次粉碎憲法付與我們的權力和保障”。該黨在接管馬來語作為國度說話的職位和政策的根本上,主張“合法利用統統說話”,支撐儲存漢文和淡米爾文中學,建立大學,令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能接管高檔教誨。該黨遭到了聯盟黨的有關**的指責。群眾進步黨的競選標語是“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該黨在1955年大選時,曾支撐馬來人特權,但此次競選中卻改而對之持反對態度,主張多元說話,華語和淡米爾語應為官方說話,是以,在三個反對黨中,最具華人偏向。在競選活動中,為了不分離選票,三個反對黨還構成競選聯盟,“這一戰略非常有效,它予聯盟黨以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