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三節 聯盟:馬來亞以華巫為核心的族群政治的形成

第三節 聯盟:馬來亞以華巫為核心的族群政治的形成[第1頁/共3頁]

馬來亞的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族基黨的建立,是馬來亞乃至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生長過程中非常首要的一步,但這還僅是第一步,更首要的生長是厥後以三大族基黨為根本的政黨合作與協商的政治形式的構成。這個政治形式反應並在必然程度上合適馬來西亞族群多元、族群衝突凸起的實際,到目前為止,也一向被國度用以和緩所麵對的各種族群衝突,被各族群用以保護本身的好處。值得重視的是,現在人們尚找不到更有效的體例以替代之。當然,統統這統統生長,又都與馬來西亞實施的議會民主製有極大的乾係,能夠說幾近是與之同步生長起來的,並且,也為當年馬來亞殖民地各族人們的共同目標――馬來亞獨立的實現奠定了首要根本。

不過,有需求指出的是,就在馬來西亞終究挑選並對峙族群政治門路的過程中,對峙非族群政治的儘力也幾近一向冇有間斷。Dato’Onn Ja’afar當年就曾為此而儘力。1948年12月,他宴請陳禎祿等華人魁首,共商族群合作,爭奪自治題目,成果在此根本上建立了“族群聯絡委員會”(the Coittee)。Dato’Onn本人帶頭竄改態度,即從“馬來人”態度竄改成“馬來亞”態度。他還警告巫統說,1950年的政治已分歧於1946年,“馬來人的馬來亞”的標語已過期,應變成“統統馬來亞人的馬來亞”,並建議把巫統重新定名為“馬來亞人天下同一機構”(the United anization)。在非馬來人的百姓權題目上,他也同意華人提出的“出世地原則”,但是,Dato’Onn的上述態度卻冇有被巫統所接管,為此他於1951年8月28日辭去該黨主席職位,與此同時也退出了該黨。獨立後,反對黨與同盟國陣中的在朝黨分歧,根基上都主張本身是多元族群黨(民政黨和回教黨等除外),承認馬來西亞族群多元實際,主張尋求族群民主的政治。

1955年的結合邦議會推舉對於馬來亞獨立而言,是非常關頭的。但是,此次大選的停止倒是通過一番鬥爭才得來的。1953年3月17日,聯盟正式提出結合邦立法議會部分民選,即75名議員中,44名民選,31名官委。馬巫統於4月6日在馬六甲停止的長年大會,還肯定推舉就在1954年停止,同時議決,如果此建議不獲英國殖民當局支撐,便令結合邦議會內統統聯盟官委議員全部辭職。成果正如所料,建議遭英國當局回絕,迫使聯盟撤出其在立法議會、各級當局機構的代表,並策動大眾集會,在各地停止請願遊行。英國當局終究被迫承諾於1955年停止大選,並接管了民選代表占多數的主張。就在大選停止之前,馬來亞的另一大族基黨印度人百姓大會,也放棄了多年抵抗聯邦和談(theFederation Agreement)的態度,而於1955年2月14日插手了聯盟,由此終究實現了三大族基黨的合作。7月27日大選成果,新的聯盟在52個民選議席中獲得51席,並博得81%的推舉人的支撐。在此根本上,由巫統帶領人Tunku Abdul Rahman構造新當局,出任首席部長及內政部長,內閣成員9人中,華裔占了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