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感動的台灣賣菜阿嬤[第2頁/共2頁]
陳樹菊每天淩晨4時起床批菜到市場賣,常常早晨9時才收攤,但願多掙點錢幫忙彆人。一名常向她買菜的太太說:“阿菊省吃儉用,常吃碗麪就算一餐,賺的錢全拿去做公益,很了不起。”老主顧都曉得她做善事,向她買菜都不殺價,乃至不找零。陳樹菊說,一天用飯不到100元,隻吃中午,一個便當或一碗乾麪、一碗湯就飽了。
一碗麪抵一餐
陳樹菊12歲時畢業於台東市仁愛小學,本來要升學,不料母親難產,因繳不出病院包管金耽擱救治,和胎中的mm都不幸滅亡,她隻好停學接下父親的菜攤,成果一賣就是48年,從每把5角的青菜賣到3把50元,蠅頭小利卻積少成多,捐出千萬元善款,至今未婚。
捐全數積儲興學
“每次幫忙人家,那天就會很好睡。”冇有甚麼大事理,陳樹菊的簡樸一句話,打動了現場合有媒體。
陳樹菊聊起本身的餬口,曾經說本身最滿足的事就是,結束一天事情以後,吃一碗“切仔麵”,偶爾多點一道小菜犒賞本身。一天餬口費不到新台幣一百塊,陳樹菊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為她說,“隻要把錢給需求的人,就會感覺很歡愉”。
12歲喪母扛菜攤
比來讓我打動的真的很多呀,也讓你也打動吧。
接連兩個媒體評比陳樹菊為善心人士,馬英九的看重、當局官員的禮遇,讓陳樹菊很不風俗。鎂光燈下,人們如果不細心看,不會發明她指甲縫裡還留著撿菜洗菜留下的陳跡,以及幼時因火傷而蜷曲的右手指。佳譽不會洗去人生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記,麵對潮流般湧來的歌頌,陳樹菊隻是淺笑地說,“你們如許,我壓力很大”。